诗词运用题综合能力评价目标与方向.docVIP

诗词运用题综合能力评价目标与方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运用题综合能力评价目标与方向

诗词运用题综合能力评价目标与方向   杨红兵,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教师。   基于全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使命,重温诗词已然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准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和阅读浅易诗词句已然成为语文能力测评的重要指标。辨析诗词句意并能做一些表达运用已是全国语文高考的一种常见题型,每年全国卷和地方卷都会以各种设题方式考查相关能力。通过透析这几年各地相关试题可以明确诗词运用题综合能力评价的目标与方向。   一、综览发展趋向:注重综合性,富有典型性,彰显灵动性。   古代诗词分析综合与运用是文学素养的核心能力之一。古诗词阅读与鉴赏一直是高考考查的权重板块,题型分值均很稳定。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全国卷和地方卷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一些突破性的创新。比如全国卷在填空题设计时将诗词识记与理解、评价结合起来考查,2016年江苏卷和2008年浙江卷在单项选择题设计时将诗词理解与分析综合起来考查,2013年湖北卷将古诗词与句子衔接综合起来考查,2014、2015年江苏卷单项选择题将古诗理解与正确辨识常用的修辞手法综合起来。   在选材范围上,考查诗词句主要来源于唐宋诗词,也有其他时代的诗句入围。以2016年江苏卷第3题古诗词语境运用题为例,A选“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B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出自宋代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C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y》,D选“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出自五代李煜的《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由此看见,这类题型的选材范围均来自教材,诗词句脍炙人口,非常经典,十分贴近学生学习实际,充分体现了考查以学生为本、以教材为本的特点,对一线教学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这些年高考古诗词运用能力考查题型相对稳定,主要是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但在设题内容上往往稳中有变,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一是将古诗词句理解植入语境进行单选考查,不仅考查学生对原有古诗词正确理解、情感准确分析的能力,而且考查前后语境的阅读辨析能力。   如2008年浙江卷第5题C选项所引唐代李贺《李凭箜篌引》)诗词“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与“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的语境搭配考查。   二是将古诗词句从语境中抽出,然后打乱、重组进行单选考查,这里既有古诗词句,也有其他词句,这里不仅考查了学生诗词句的理解能力,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2013年湖北卷第4题,将唐代诗人李涉《题鹤林寺壁》“偷得浮生半日闲”与衔接综合考查。   三是将古诗词识记理解与运用进行情景填空考查。   如2016年全国卷Ⅱ卷第10题,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这就打破了名句默写死记硬背的程式,真实地考查了学生对诗意理解和情感把握,实现了诗词句评价运用性考查的目标。   尽管古诗词句考查题型呈现多样化,但不管怎么变,都体现了重在评价学生对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这一核心语言素养这一发展趋向。   二、创设运用情景:积累语感,建构言语经验,灵活评价鉴赏。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要求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能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丰富自身的言语材料,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能依据具体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与不同的对象交流沟通;能将具体的语言作品置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理解、分析和评价;能通过梳理和整合,将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逐渐转化为富有个性的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和策略,并能在语言实践中自觉地运用。   1.创设情景,盘活阅读经验,获得情感共鸣。2013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唐诗鉴赏”做了如下规定: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背诵一定数量的优秀唐诗作品。创设诗词句运用情景,唤醒阅读体验,获得情感共鸣,这不失为诗词句综合运用考查的新路径。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很多默写题均采用这种情景方式。只是在创设情景的布点上各有侧重,一般来说,常见情景导入方式如下:一是含意理解式,给补写诗词句设置一个理解语境。如2016年全国Ⅲ卷第14题(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二是重要结构式,所补写的诗词句在起承转合上起关键作用,或主旨句,或过渡句,或总结句等。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第14题(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