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浒传中带助词将补充结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水浒传中带助词将补充结构

试论水浒传中带助词将补充结构   《水浒传》中,“将”出现的频率很高,用法很多,词性也灵活多样,它可以作动词、介词、副词和助词。其中有很多时候“将”放在补充结构中,在这种结构中的“将”是助词,在《水浒传》中它主要是放在补语中心语和趋向补语之间即补充结构中,根据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可以知道,这种结构在魏晋已出现,经唐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元明时达到高峰,清代下半叶用例渐趋稀少。《水浒传》语言保留有南宋口语特点,这种结构中的“将”具有助词语法特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水浒传》中的这种补充结构。      一、带助词“将”的补充结构的中心语类型      (一)动词   助词“将”前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水浒传》中共出现一百六七十个左右。其中大多是单音节动词,也有少量的双音节动词和短语;大多是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也有少量的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还有四字短语如:横冲直撞、横拖倒拽。   1.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   挨、按、扳、拔、奔、跑、背、扒、递、打、飞、放、赶、滚、攻、哭、捕获、踊跃、冲突、冲击、追赶等。   这类动词很多,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杀、赶、打、跳、抢、扒、钻、冲、射、奔、走、闪。   2.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怕(如:李逵怕将起来,几遍待要住脚,两条腿那里收拾得住!)   (二)形容词   该结构中的形容词很少,只有“慌”、“痒”。例子见 [形?“将”?双音节补语]。      二、带助词“将”的补充结构中补语的类型      (一)单音节趋向动词   该结构中,单音节趋向动词作补语只有“来”、“去”两个,它们一般直接放在“将”之后,即放在[动?“将”?补语]中作补语。据统计,这种结构中的“来”出现157次,“去”出现52次。除此之外,也有放在宾语之后的例子,即放在[动?“将”?宾语?补语]中作补语,其中“来”出现的次数是12次,“去”出现3次。总的来说,“来”出现的频率比“去”要高。   (二)双音节趋向动词   双音节趋向动词主要放在[动?“将”?补语]中作补语,有:“起来”(出现103次)、“出来”(出现75次)、“下来”(出现64次)、“入来”(出现50次)、“入去”(出现31次)、“过来”(26次)、“过去”(19次)、“下去”(出现14次)、“拢来”(出现7次)、“开去”(出现6次)、“进来”(出现3次)、“出去”(出现3次)、“上来”(出现2次)、“起去”(出现2次)、“进去”(出现2次)、“倒去”(出现1次)、“归来”(出现1次)、“归去”(出现1次)。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双音节趋向动词补语总体出现次数之和比单音节动词补语多,但单个双音节趋向动词补语出现的次数不如单音节趋向动词补语“来”出现的次数多。另外还有14例双音节趋向动词中间插入宾语。      三、带助词“将”的补充结构类型      (一)[动?“将”?单音节补语]   该结构中,动词可以是单音节动词,如下面例子中的“杀”“赶”“砍”“泼”,也可以是双音节动词,如下面例子中的“冲突”“举荐”,但单音节动词出现的频率比双音节动词要高得多。单音节补语为单音节趋向动词充当,只有“来”和“去”。如:   ⑴南瓦子前,王矮虎、一丈青杀将来。(605页)   ⑵周谨也把马只一勒,那马也跑回,就势里赶将来。(110页)   ⑶这里好汉们一起冲突将去,杀得那官兵尸横遍野,血染江红,直杀到江州城下。(366页)   ⑷林冲道:“沧州横郡故友举荐将来。” (97页)   ⑸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364页)   ⑹李逵听了,便把鱼汁劈脸泼将去,淋那酒保一身。(341页)   (二)[动?“将”?双音节补语]   这种结构中的动词几乎都是单音节动词,如下面例⑴――⑽;偶尔有双音节动词,如下例⑾。双音节补语由双音节趋向动词充当,其中补语的第二个音节都是“来”或“去”,如:   ⑴武松笑将起来,张青、孙二娘也笑,两个公人正不知怎地。(248页)   ⑵无移时,一辆囚车,一个纸旗儿,一条红抹额,从外面推将入来。(298页)   ⑶那妇人正踅将归来,到楼上看武大时,一丝没两气,看看待死。(229页)   ⑷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246页)   ⑸入得门来,便把毡笠儿除将下来。(209页)   ⑹待他一觉动身,你便把药灌将下去,却便走了起来。(228页)   ⑺这妇人正手里拿叉竿不牢,失手滑将倒去,不端不去,却好打在那人头巾上。(213页)   ⑻王婆自转将归去了,那婆娘却号号地假哭起养家来。(230页)   ⑼晁盖、宋江等呐声喊杀将下去。(371页)   ⑽张顺再跳下水里,赴将开去。(344页)   ⑾在衙门前窥望了一回,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