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课堂教学中课程意义.docVIP

追寻课堂教学中课程意义.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追寻课堂教学中课程意义

追寻课堂教学中课程意义   【摘要】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较多地关注了课堂教学的技术与技法,以读懂课文内容为主要目标取向,还没有真正从“教课文”转变成“用课文教”,从“教课文”转变成“教语文”。如何唤醒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义,还原语文的学科本质,促进学生的“生长”将是语文教学中必须守望的价值和为之坚定的方向。   【关键字】课程;课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7-0028-02   【作者简介】孟晓东,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江苏无锡,214101)主任,高级教师,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副局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生长性语文教学主张“为儿童生长而教”,追寻这样的课堂生活场域:学生兴致勃勃地阅读,喜出望外地发现,乐此不疲地探索,卓有成效地吸收,富有个性地表达,语言、思维、精神实现“活泼泼地生长”。语文课,如何以学科本质给予学生生长的力量,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语文印记?我认为,教师对课堂教学中课程意义的认识,对语文“课程”“课文”“课堂”的独立思考、判断、选择,以及与之相应的教学设计,是极为关键的因素。   一、清晰的课程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   日常阅读教学中,这样的现象极为普遍,语文教师似乎总是在一篇一篇地讲课文,以读懂课文内容为主要目标取向,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用于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思想情感,语文课上完,学生留下的多是课文内容的印象,而不是课程能力的长进。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在“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其结果是造成语言学习任务的旁落,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等课程本质内容是语文课的“脊梁”。   如此看来,苏教版四上《珍珠鸟》这一课的教学,仅引导学生理解“信赖,能创造美好的境界”显然是不够的,这只是课文内容。那么如何来确定《珍珠鸟》“这一文本”特定的课程内容呢?可以围绕“三位合一”进行整体构想,“三位”:一指课程标准,各年段课程目标内容,隐含着各项课程能力的生长序列;二指教材,教材承载着课程目标内容,往往看起来是散点式,但事实上紧紧与课程标准相吻合;三指儿童经验。“三位”唯有“合一”,才能做到“应然”与“实然”相结合,在课程的坐标系中找准儿童每一堂课学习活动的“生长点”。与课程标准对话,会发现第二学段重在段落的训练,要求学生注意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写清楚;与教材对话,《珍珠鸟》一课叙述了珍珠鸟逐步信赖“我”的过程,尤其是第4自然段极为典型,以时间顺序展开,着重描述了珍珠鸟的动作;与学生经验对话:进入第二学段以后,学生已进行有顺序表达的练习,但有顺序地写清楚过程发展是首次接触。不断对话,要教的课程内容逐渐清晰――以此课(重点是第4自然段)为例,让学生理解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并学习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清楚过程发展的习作方法。   当语文课超越了内容的解读分析,落实了课程目标,课文便具有了对学生语文课程能力生长的“独特意义”,这节课也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生长序列中的重要一环,赋予学生新的“学科经历”和“学科经验”。   二、深度的课文解读,是教学设计的宽厚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论述:“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才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语文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文,要以文学的视角品读,理解思想内容,剖析语言风格,读读作者的其他作品,节选的文章读读原著,最大限度地逼近作者本意,读出自己的新意;要以儿童的视角阅读,寻找、预测学生阅读的原初体验和前期理解;要以教师的视角解读,同一单元文章的推敲阅读,揣摩编者的意图,真正把握课文范例的教学价值,确定教学的核心内容,从而把相对单薄的课文读成“书”,形成对课文意义的具体而独特的理解。这样的解读越深入,讲课就越得心应手,使教学中的交往丰富而深刻地展开。   《珍珠鸟》是名家之作,选入教材时进行了改编。首先,文本解读时可以进行“课文”与“原文”比照阅读,看看文字与段落的删减、合并、改动,揣摩编者改编的意图,理性地看待改编的利弊,以更好地展开教学。譬如《珍珠鸟》课文删去了原文描写“我”对珍珠鸟一步步亲近的反应的语句,比如“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等,且不论删去之优劣,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倒是为学生的阅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