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参与耐药研究进展.docVIP

逆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参与耐药研究进展.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逆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参与耐药研究进展

逆转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参与耐药研究进展   [摘要] 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超家族利用水解ATP的能量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其功能和表达的改变参与了几乎所有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研究通过作用于跨膜转运蛋白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虽然一系列临床实验的失败使逆转耐药的研究遇到了挫折,但是研究仍在推进。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论述了以ABC转运蛋白为代表的跨膜转运蛋白在肿瘤多药耐药及逆转耐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ABC转运蛋白;肿瘤;多药耐药;逆转耐药   [中图分类号] R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2(c)-0150-06   在对抗肿瘤的过程中,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的化疗,由于多药耐药现象(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出现影响了肿瘤化疗的效果[1]。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利用ATP水解的能量跨膜转运各种底物,包括肽、脂质和抗癌药物,几乎参与了所有肿瘤的化疗耐药形成过程。人们已付出大量努力来明确这些蛋白的结构和功能[2-5],以探索可拮抗其作用并克服MDR(既具有临床特异性又具有高亲和力)的抑制剂。虽然前三代拮抗剂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失败了,但研究仍在推进。本文通过对ABC转运蛋白及逆转临床耐药的新方法进行系统评价,讨论出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对临床治疗工作和未来应用前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ABC转运蛋白概述   人类基因组包含48个ABC转运蛋白基因,它们在序列同源性和结构域相似性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分为七个不同的亚家族(ABCA~ABCG)。典型的ABC转运蛋白由两个高度疏水的跨膜区(transmembrane domain,TMD)和两个核苷酸结合区(nucleotide-binding domain,NBD)组成,少数ABC转运蛋白只有一个NBD和一个TMD组成(半转运蛋白),比如ABCG2(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被称为半转运蛋白,通过形成二聚体来发挥功能[6-7]。目前研究最多的是P-糖蛋白(P-gp,ABCB1)、多药耐药性蛋白(MRP1,ABCC1;MRP2,ABCC2)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ABCG2)。   1.1 P-gp   P-gp的检测和分离最初是由Juliano等[8]于1976年在具有MDR表型的中国仓鼠卵巢癌细胞中发现的,位于人染色体7q21.1,它是由MDR1基因编码的170 kDa的质膜蛋白[9-10]。在生理条件下,P-gp主要表达于由上皮细胞内衬的排泄器官(如肝、肾、肠、肺和肾上腺)、血液-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近顶膜处(如血-脑,血-睾丸屏障等)。   P-gp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将亲脂疏水性药物主动泵出到细胞外,致使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而产生耐药。P-gp通过将外来物质泵出细胞以减少对细胞本身的伤害,它的跨膜区域结合带有中性正电荷的疏水性底物,可将底物从脂质双分子层递呈给转运蛋白[11]。综合文献报道,P-gp膜转运蛋白参与了长春碱类、蒽类化合物、紫杉醇类等药物耐药性的形成。P-gp作用方式就像“疏水真空泵”,当化疗药物经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后与P-gp底物结合区结合,同时NBD水解ATP;随后,P-gp构型发生改变,药物由蛋白的高亲和位点移到低亲和位点并被排出胞外[12]。其次,P-gp还可使胞内药物重新分布,使药物聚集在细胞器如溶酶体内,进一步使化疗药物脱离作用靶点,从而导致耐药。另外,P-gp对细胞程序性凋亡级联反应有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肿瘤细胞的存活率[13],并能保护耐药细胞免于细胞毒性药物的攻击及Fas配体诱导的多种形式的半胱氨酸依赖性凋亡[14]。   1.2 多药耐药性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   MRP最初在多柔比星耐药的H69AR肺肿瘤细胞中被检测到,约190 kD[15]。MRP主要表达于人体许多正常组织内,尤其高表达于血-脑屏障的脉络细胞基底外侧膜上,以及支气管上皮细胞、胎盘中[16-18]。不同于P-gp的是,MRP不能转运未经修饰的化疗药物的天然产物,但可转运经生物转化后与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结合的产物[19]。MRP1的活性可以被GSH增强,这使得它可以输送许多中性和碱性的药物[20]。另外,MRP1可调节细胞氧化应激和氧化还原之间的平衡,保持灵敏的免疫反应性[21-22]。MRP1可广泛介导转运肿瘤细胞内的抗癌药物,包括长春花生物碱、蒽环类、表鬼臼毒素、紫杉烷、氨甲蝶呤和喜树碱[23-24]。   MR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