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字法对文言文翻译支持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造字法对文言文翻译支持作用

造字法对文言文翻译支持作用   【摘要】文言文教育难就难在枯燥上,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众多中学教师一直关注并致力的方向。一个偶然机会,发现汉字造字法对文言文的翻译有很好的支持作用,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文言文教学的枯燥难题。本文简议了一些笔者的想法,希望能够推而广之,对语文老师有所裨益。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造字法;兴趣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枯燥、单一的文言文知识又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激情。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否找到一种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让文言文教学变得更有趣呢?   我在教授课文《劝学》时,学生给了我一个启发。学生对于文中两句话的默写老是出错,一句是:“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一句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主要出错在“致”和“至”上。我参考了许慎的《说文解字》,仔细研究了这两个字的区别,原来“至”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会意字,“鸟飞从高下至地也”,即到达的意思。这个字上边为鸟的变形,下面一横代指地面。“致”字是形声字,从左“至”右是反文,即“又”的变形,“又”在甲骨文中像右手的形状,是“手”的意思。所以,我给学生讲借助于外物,比如别人的帮助才能到达,就写“致”,如第一句话;不借助别人的帮助而到达,就写“至”,如第二句话。如此一讲,学生不仅对翻译古文来了兴趣,而且在默写上也基本不会出错。我想那么我们教授古文中如果遇到难解字,我们何不追根溯源,从造字法的角度来提起学生兴趣,顺便解决教学难题呢?   这里,我们以高中文言文常见虚词“而”字来开头,“而”字百度一下,会知道它有5种词性:名词、代词、连词、助词、动词。有21种解释,这21种解释合在一起有1388个字。然后我们再来翻一翻古代汉语词典,这里比较简略,但它也有6种解释,共380多字的解释。那么如何去记忆和处理这些信息,就成了我们老师必须要去伤脑筋的问题。一般情况,作为老师会让学生找规律,因为通过规律可以让记忆变得通顺而简单。但是这个“而”字,就以它连词的用法???例,它可以表示前后两个词或者词组之间的并列、转折、承接、递进、因果、修饰等关系,这些关系之间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教学时,我们也只能通过在理解了前后文的基础上加以确认。那么,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在这些义项之间加以联系呢?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反复思考、分析,依然都无从下手。有了“至”和“致”的启示,我想如果追根溯源,了解这个字的起源,或许会有新的发现。于是我查阅资料找到了“而”字的演变过程。(最下面为甲骨文)   从甲骨文的形,我们也许就该有所发现了,而后我翻阅了许慎的《说文解字》,上面如是说:“‘而’为象形字。金文向下垂的四条线,就像下垂的颊毛之形。小篆的形体基本与金文相同。隶书后楷书写作‘而’。‘而’的本义为颔下胡须。由于胡须的样子都差不多,所以引申指好像。作连词用,可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以及修饰关系。”由此可知,“而”字造字之初为胡须,现在我们可以想象为什么“而”字的意义如此丰富了,古人有捻须的习惯,如关羽的形象,一手持青龙偃月刀,一手捻着美髯。武人如此,文人更亦如此,他们附庸风雅,常常留着胡须。在文学创作的时候都会有艰难生涩之时,今人的做法是用笔头敲脑袋,古人大概是伸手摸胡须吧。久而久之,当不知道用什么字的时候,他们就用胡须替代,因此,胡须也就演变成史上最强的虚词,可以含有一切表关系的意思。这里,我们借此来推导一个字“耍”,一般而言,我们会认为耍就是玩的意思。我们常说耍女朋友,按前面的解释,岂不成了玩女朋友,你看这是一个多么流氓的说法。我们现在用“而”字,是胡须的经验来解读这个字,你会豁然开朗,“耍” 上“而”而下“女”,会其意就是用胡须挑逗,撩拨下面的女子。回想下这种场景常常出现在哪里?记得奔腾剃须刀广告词有句:“爸爸常常用残留的胡须扎我”。这告诉我们什么,用胡须挑逗、撩拨下面的女性,多为爱的表现,那么“耍女朋友”其实是你拥有了一个值得你爱的女性。当然也有其他情况,如“耍流氓”。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汉字的造字法其实对我们学好古文有很重要的支持作用。下面再以三个字为例,为大家展示一下造字法对解读文言文的妙处。   例1:涩――金文为 ,隶书为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始余有佩刀甚良,至是涩不可拔。――刘禹锡《砥石赋?序》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柳宗元《?l?Z传》   “涩”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四个反过来的“止”,“止”来脚之意,四只脚相对,强调了停止之意,会不滑动之意。隶书后楷书变为了?o。为了突出不流畅之意,又加上了水。其实把这个字分开,水、刃、止。给人一种联想,当一个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