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疫病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辣椒疫病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辣椒疫病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摘要: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测试了成株期辣椒正常植株和疫病植株的叶、茎、主根和须根4个部位的光谱。光谱显示,2种植株叶片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和脂类物质,茎、主根和须根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纤维素和木质素;与正常植株相比,疫病植株叶片中蛋白质和多糖组成或结构发生了变化,茎中3种成分均有升高,其中以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尤为显著,主根和须根中均显示纤维素相对含量减少,蛋白质相对含量增加,且出现了新的蛋白质组分。对正常和病变植株相同部位的光谱在4 000~2 800 cm-1、1 800~1 200 cm-1和1 200~700 cm-1 3个范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4个部位在4 000~2 800 cm-1 范围的相关度较高,均在0.984以上,叶、茎、主根和须根在1 800~1 200 cm-1 范围相关系数分别只有0.621、0.409、0.910和0.790。结果表明,FTIR可以区分疫病对辣椒植株不同部位的影响,有望为辣椒疫病的研究提供光谱信息。   关键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辣椒;疫病;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O657.3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6-0113-03   收稿日期:2013-09-01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基金(编号:2013Y480)。   作者简介:杨春艳(1979―),女,云南祥云人,讲师,从事物理教学和光谱研究工作。Tel(0877)2053601;E-mail:ychyky@163.com。辣椒,又名番椒、海椒、辣子等,是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多年生作物,果实营养价值丰富,在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辣椒疫病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全生育期均可发病的土传真菌病害[1-2],可侵染辣椒的根、茎、叶和果实。美国最早于1918年开始报道该病,我国1940年在江苏省首次报道此病发生,现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3]。一般发病率为5%~65%,平均达24.4%,发生严重的可减产4.0%~7.0%,甚至绝收[4],是辣椒生产上的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毁灭性病害。国内外对辣椒疫病的发生、防治及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常规鉴定已进行过研究报道[5],但这些研究都没有反应病菌的化学组成信息或病菌对染病植株化学组成信息的影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是一种能够提供分子化学结构信息的技术,利用FTIR技术可以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无损分析,根据红外吸收光谱的谱峰位置可以鉴定多种有机化合物及官能团的存在,而利用光谱吸收强度可以定量地计算出各种化学组分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6]。目前,FTIR技术已经应用于农作物病害的研究,如任先培等用FTIR研究病害烟叶[6];刘飞等利用FTIR研究油菜根肿病[7];欧全宏等用FTIR研究稻瘟病、玉米锈病和蚕豆锈病叶片[8],但研究辣椒病害方面还未见报道。本研究用FTIR技术对成株期正常辣椒和疫病辣椒4个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正常辣椒和疫病辣椒同一部位所含化学信息的差异,以期为辣椒疫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设备和测试条件   所用仪器为PE公司生产的Frontier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装备DTGS检测器,累加扫描次数为16次,扫描范围为4 000~400 cm-1,分辨率为4 cm-1,光谱数据用OMNIC 80软件处理。   1.2样品制备及光谱预处理   测试的所有样品均是辣椒成株期样品,正常辣椒植株和疫病辣椒植株均采自红塔区北城镇,并经农职技术人员鉴定。样品经自然晾干,除去根部泥土,保存待测。取样时叶片、茎、主根和须根均取相同或相近部位,将样品放入玛瑙研钵磨为细粉,再加入溴化钾搅磨均匀,然后压片测定光谱。所有光谱都已扣除背景光,并使用OMNIC 8.0 软件进行自动基线校正、平滑和归一化处理。   2结果与讨论   2.1正常植株与疫病植株叶的红外光谱图的比较分析   为正常植株和疫病植株叶片的红外光谱图,其中a是正常植株的叶片光谱,b和c分别是疫病植株叶片无病斑处和病斑处的光谱,谱图都以1 63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参考进行了归一化处理。3 330 cm-1附近出现的宽峰属羟基O―H和氨基N―H伸缩振动,2 959 cm-1和2 927 cm-1附近峰分别归属亚甲基和甲基的C―H反对称伸缩振动。正常植株叶片光谱中,1 730 cm-1附近弱峰为酯羰基CO的伸缩振动峰,说明辣椒叶片中含有脂肪类化合物。1 648 cm-1附近的强峰主要是酰胺Ⅰ带吸收,归属CO的伸缩振动[9],为光谱第二强峰,由于没有1 540 cm-1附近的吸收峰存在,所以可以判断辣椒叶片中含有的酰胺大多为叔酰胺[10]。1 445 cm-1 附近为甲基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