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非专业用户气象服务产品创新一些思考.docVIP

针对非专业用户气象服务产品创新一些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对非专业用户气象服务产品创新一些思考

针对非专业用户气象服务产品创新一些思考   摘要 本文从面向普通公众的天气预报产品的现状出发,结合作者从事基层气象预报和服务工作的实际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气象公众服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以点带面,针对作者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一次气象服务的经历引发的思考,阐述了针对非专业用户的气象服务产品的一个可能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对气象部门如何在公众气象服务这一广阔的领域上有所作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气象服务产品;公众;天气预报   中图分类号 P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260-02   Abstract From the status of the general public weather forecast products,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experience in basic meteorological forecast and service work,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fanning out from point to area,according to the thinking of author’s meteorological service experiences in the actual work life,a possibl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products of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for the non professional users were expounded. And on the basis of this,the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 on how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broad field of public meteorological service was discussed.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service products;public;weather forecast   1 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预报准确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在非专业用户中的口碑却是分歧明显。美国气象界流行的一句话:“我报的准的时候没人记得我,我报得不准时没人忘记我”。在气象服务中,最受诟病的,就是预报服务人员对晴雨的预报,局地、短时强对流天气预报难度大,对时间(降水时段)、空间(降水落区)的精细化预报难度则更甚[1-2]。   1.1 原因   首先由受众的接收天气预报产品的接收习惯造成的。自从1981年10月1日开始,我国天气预报节目第1次登陆央视屏幕,国人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就与收看新闻联播节目紧密结合起来,尤其养成了将晚间接收天气预报作为获取第2天天气信息、指导翌日出行活动的主要依据的习惯。   气象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提升预报水平,创新预报服务产品,努力将短时预报、预警植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去。但是,一时间却难以和这种强大的习惯相对抗,这也就导致了当遭遇突发的灾害性天气而这个过程在前1 d晚间的天气预报中没能被准确预报,无论气象部门在该天气临近时发布的短时预报和预警如何准确,对于大部分非专业用户来说都不够及时。其次,天气预报产品简单直接,需要用户自己解读。例如:“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多云转阴,局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北到西北风4~5级,气温:22~27 ℃。”这是一条非常常见的天气预报产品,对降水的时段描述的十分宽广,非专业用户们很容易理解为:明天全天都有机会降水,还有可能会打雷。在对外服务时时常会稍作调整,可以把降水时段作以区分。改为:“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多云,上午转阴,局部地区有阵雨或雷阵雨,北到西北风4~5级,气温:22~27 ℃。”非专业用户知道上班可能不需要带雨伞,但是下班时间还是要靠自己判断,当然,如果判断错了,那么这个错一定是要归咎于气象预报的。   如果是针对专业用户的服务,由于合作时间长,订制化程度高,专业用户往往能够很好地解读气象预报产品所隐含的信息。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他们还会和气象部门取得直接联系,通过这种类似会商的机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天气做好充分准备。这些都是非专业用户所不具备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非专业用户偶尔也会有特别倚重天气预报的时候,比如制定节日出游的计划、晾晒秋菜等,这个时候他们依然只能相信自己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