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圣叹水浒传人物论心学解读
金圣叹水浒传人物论心学解读
摘 要:金圣叹的《水浒传》人物论包含着深刻的心学寓意。金圣叹的心性论源于浙中派的王畿和泰州派的王艮。他非常推崇自性呈露的大自在境界,但同时不废礼法,以礼法作为良知天则的补充。金圣叹认为人生而孝弟,故其人物论特别注重对人物孝弟心性的阐发,能否至诚地展现孝弟天性是金圣叹品评人物高下的重要尺度。朝廷奸佞的迫害使梁山好汉心中积聚了“怨毒”,遂迷失了本性,走上了反抗的道路。金圣叹通过对《水浒传》人物群像的批改,展现了“人性堕落”的过程。这一主题反映了金圣叹思想保守落后的性质。
关键词:金圣叹;心性论;孝弟;怨毒
作者简介:刘浩,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6)05-0124-07
“独恶宋江”出自金圣叹之批语:“《水浒传》独恶宋江,亦是‘歼厥渠魁’之意,其余便饶恕了。”[1](3册,P29)金圣叹“独恶宋江”也就成了学界热衷讨论的话题。而实际上,金圣叹对梁山好汉的态度要复杂得多。他由衷地赞赏武松、李逵的为人,誉之为“天人”[1](3册,P515)和“先天之民”[1](4册,P681),但同时又称他们是犬彘不食的“恶物”[1](3册,P17);他厌恶宋江的虚伪,称之“全劣无好”[1](4册,P643),但又欣赏其权术,感慨“真好宋江,令人心死”[1](3册,P414),“何物小吏,使人变化气质”[1](3册,P415)。金圣叹《水浒传》人物论这种自相矛盾的表述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心理动机?他在著述中反复强调他批诗、批小说、批戏曲用的是“一副手眼”[1](2册,P855),可见其文学思想是一贯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看似矛盾的表述归结为他率性而作造成的疏漏。以往研究常将焦点引向对金圣叹政治立场的讨论上。有学者认为金圣叹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梦想着有个嵇叔夜横空出世杀尽梁山好汉,这反映了他维护封建伦理的险恶用心[2](《论金圣叹》,P542);有学者认为金圣叹同情底层革命,他保留了原著中最具革命性的部分,“独恶宋江”只是一种必要的政治伪装[3]。从论???的效果来看,对金圣叹政治立场的分析始终无法圆满地解释金圣叹《水浒传》人物论中的自相矛盾之处。陈洪指出金圣叹的政治立场相当复杂,他不满于清廷的残暴,内心向慕五柳先生,但始终无法忘怀于功名。顺治帝的一句评赏点燃了他长期压抑的建立功业的渴望,使得他的政治立场最终难以形成一贯。[4](P142)因此,以政治立场为切入点解读金圣叹的《水浒传》人物论是非常困难的。
朱东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说:“要之读金本《水浒传》者,不妨当作圣叹自作,一切圣叹对于小说之见地,处处可窥,至其对于文学之价值,虽有独见,对于批评之使命,则欠忠实,此亦无可讳者。”[5](P334)朱先生所言极是,与其说金圣叹欲解读《水浒传》原著的本意,不如说他欲借此来表达他自有的一套哲学观念。因此,我们欲解释金圣叹《水浒传》人物论的寓意,首先需要阐明他的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找寻其批评话语背后的思想逻辑。金圣叹一些主要的文学批评范畴深受阳明心学的影响。陈洪说:“金圣叹的‘忠恕’说受到王学,特别是泰州学派的影响,甚至说其中带有罗汝芳等人观点的印痕,当非牵强之词。”[4](P170)吴正岚指出,金圣叹的“忠恕”说对王畿、李贽的思想是有所吸收的。金圣叹以“有不善,未尝不知”来反对“好善恶不善”的修身方法,与王畿主张先天正心的思路基本相同;李贽推崇真心的倾向,也影响了金圣叹“忠恕”说对至诚的重视。[6]本文就从金圣叹的阳明心学思想入手,谈一谈金圣叹《水浒传》人物论的哲学寓意。
一、金圣叹的心性论
金圣叹的心性论分为本体论和工夫论两个方面。金圣叹论本体时说:“忠之为言,中心之谓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为喜怒哀乐之中节,谓之心。率我之喜怒哀乐,自然诚于中,形于外,谓之忠。”[1](4册,P771)本体无善恶之别,寓于鲜活的生命中,处于圆融无碍的状态。本体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不虑的良知良能。本体在某种意义上说又体现为天然的尺度。人之所欲为性,当本体发挥作用时,人之所欲便会自然“中节”,不逾越规矩。金圣叹在《西厢记》批语中提出好色即是淫,但此种淫有节度,绝不是欲望的泛滥。他指出莺莺爱慕张生是佳人遇见才子的必至之情,然而莺莺天性“矜尚”,不会直白地吐露心事。[1](2册,P1018)天性“矜尚”指的是人天性中的约束力,它不同于礼法,但这种天然的尺度与礼法的规定又是一致的。
在工夫论上,金圣叹主张要顺随本性的自然呈露,而不杂入后天的意见。他的这一主张深受禅门洪州宗和临济宗思想的影响。他在《圣人千案》中引用了很多禅门公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