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钉棒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临床应用
钉棒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脊柱骨折的减压、良好复位、钉棒系统稳定的内固定,探讨对患者临床治疗、康复及良好预后的意义。方法 对于脊柱骨折并神经损伤、椎管狭窄、严重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全瘫不全瘫的病人,行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39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术后压迫脊髓的骨块完全切除,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明显恢复,Cobb角得到良好纠正,19例不完全神经损伤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有1~2级的恢复。7例完全性神经损伤患者中3例无改善,2例神经功能由A级恢复至C级,2例由A级恢复至D级。结论 钉棒系统内固定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有骨块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不全瘫病人有稳定的固定作用,后期康复好,对合并完全性瘫痪的患者后期护理、恢复及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钉棒内固定(A-F);胸腰椎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6-130-02
胸腰椎骨折通常是由屈曲、轴向压缩、旋转和剪力等综合暴力所致,由于骨折或(和)脱位造成神经通道的占位,产生不全瘫或全瘫,在治疗中,需要对脊柱三维空间的解剖关系正确复位,重建脊柱稳定和平衡,Denis(1983)认为脊柱的稳定性需要依赖中柱的完整[1],而经椎弓根钉棒内固定(A-F)系统通过椎弓根螺钉贯穿脊柱的三柱,能够稳定脊柱三柱复合结构而提供坚强内固定,获得三维稳定。通过脊髓彻底减压,使脊髓损伤渐趋恢复,使瘫痪获得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终止脊髓损伤进行性病理改变的进展,进而功能恢复[1]。我科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对39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早期脊髓损伤的病人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05年7月~2009年6月对39例胸腰椎骨折合并早期脊髓损伤的病人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本组病人均为住院病人,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为17~64岁,平均38.7岁;均为新鲜损伤,其中胸6~7椎1例,胸12~腰1椎21例,腰1~腰5椎17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6例,重物砸伤2例,高处坠落或落入深沟内21例。脊椎损伤类型为屈曲型骨折32例,爆裂骨折7例。腰1平面以上26例中全瘫7例,不全瘫19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A级7例,B级3例,C级3例,D级5例,E级21例。
1.2手术方法
1.2.1麻醉患者气管内麻或硬外麻醉,留置导尿管。俯卧位,以骨折节段为中心行后正中切口显露拟切除椎板的棘突,分离两侧肌肉显露椎板及关节突、横突。并将需要植入椎弓根螺钉的椎体上下方各一个椎体显露出来,以便于定位椎体和安装器械。
1.2.2置钉椎弓根螺钉的定位及钻孔:胸椎:选择紧贴上关节突边缘下方横突基底部向内3mm处为进钉点,其钉道与矢状面呈7°~10°夹角,并与终板成10°~20°夹角,胸腰段椎体,钉道与矢状面呈5°~10°夹角,并与终板平行。腰椎选择需要植入椎弓根螺钉的椎体上关节突外缘纵向切线与横突水平中线之交点为进钉点,钉道与矢状面呈5°~15°夹角,并与终板平行。第1骶椎;进钉点位于骶1上关节突下缘旁开10mm,垂直向下5mm处,钉道与矢状面呈10°~20°夹角,并尽量指向骶骨胛前角。用咬骨钳咬除进钉点周围的骨嵴,暴露进钉点的皮质下松质骨,用开孔锥在进钉点打出钉孔,用打孔器锥出椎弓根钉道,打孔深度应根据X线片估计,以克氏针置入钉道内,C臂透视确定进钉深度,探测钉道周壁,确认在骨质内,未穿透椎弓根,且置钉过程中无脊髓神经刺激征象。置钉后经透视确认螺钉长度为进钉点至椎体前缘皮质距离为80%~90%,确定椎弓根螺钉打入的方向满意[2]。
1.2.3减压行全椎板切除术,去除黄韧带并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予以彻底减压;对于椎板骨折下陷的切除操作,自骨折椎板的下位椎板正常处开始用咬骨钳至椎板下缘向上咬除,显露黄韧带、硬膜,向上至骨折下陷处,先水平插入神经剥离子分离硬膜,将下陷的骨折块托起后,再以枪状咬骨钳咬除,可避免增加对脊髓的损伤[1]。
a)松解:牵开硬膜囊和相应的神经根,显露前方碎裂的椎间盘组织,尽量去除椎间盘组织和后纵韧带。
b)复位撑开:按照固定节段的长度选择合适连接棒,将连接棒两端套于椎弓根螺钉的钉尾,并用压棒钳将连接棒压紧并旋入螺母,用撑开压缩装置进行加压或撑开,达满意效果后,最终拧紧压紧螺母。选择合适长度的横向连接装置,拧紧中置连接螺母。根据需要给予自体骨移植,行椎板上、关节突或横突间植骨融合。在X线严密监视下固定,影像增强确定椎体恢复正常高度,并确定钉棒系统连接稳固。以冷生理盐水冲洗清除创腔内的碎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