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院前65例心肺复苏急救分析
院前65例心肺复苏急救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对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65例院前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骤停(CA)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65例心肺复苏患者中复苏成功12例,失败53例,抢救成功率为18.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急救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228-02
心脏骤停(CA)是院前急救中最紧迫的临床急症,目前我国心肺复苏综合抢救成功率较低[1],为10%左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规范的心肺复苏技术是急诊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是抢救心脏骤停的重要措施。如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有效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成为当今急诊工作者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急诊65例院前CA患者的资料,以期达到提高本院院外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5例心脏骤停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28~85岁,平均65.1岁。病因:心血管疾病包括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26例(40%),呼吸系统疾病12例(18.5%),外伤包括颅脑外伤、创伤失血性休克11例(16.9%),脑血管疾病10例(15.4%),中毒包括有机磷农药中毒、毒鼠强中毒5例(7.7%),溺水1例(1.5%)。
1.2 复苏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200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推荐的基础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进行操作,确认心跳呼吸停止后立即开放气道行人工呼吸,继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次/min,单人救治时按压通气比例应为30∶2,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球囊―面罩通气辅助呼吸,心室颤动时持续心电监测,按药物→按压→电除颤进行,除颤能量为200、200~300、360 J,同时开放静脉通道,及时合理使用复苏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多巴胺、胺碘酮等),CPR持续时间1~40 min。
1.3 心脏骤停判断标准
①突然意识丧失或伴抽搐;②大动脉搏动摸不到;③心音听不到;④血压测不出;⑤呼吸微弱或消失;⑥瞳孔散大[2]。 1.4 复苏成功标准
①患者颜面、口唇及皮肤转红润,意识逐渐恢复;②可触及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③心跳恢复;④血压在90/60mmHg以上;⑤自主呼吸恢复;⑥散大的瞳孔随之缩小。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开始复苏的时间对复苏结果的影响
65例患者,复苏成功12例,复苏失败53例,复苏成功率为18.5%,复苏开始的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开始复苏的时间对复苏结果的影响见表1 。
2.2早期除颤对复苏结果的影响
见表2。
3 讨论
心肺复苏技术经过了40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很大发展,当今随着120在各大城市的普及以及急救救治网络(EMMS)体系的不断完善,院前复苏成功率较前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目前我国的整体复苏水平仍低于国外发达国家,而复苏能否起效除受原发病影响外,还受诸多因素如是否有目击者、CPR知识和技术水平、院前急救装备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在长时间内,国内广大的医务工作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研究这个难题。
3.1 病因因素
从心脏骤停发生的疾病谱上可知,心血管疾病是主要危险因素,也是影响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本文资料中心血管疾病占40%。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已经实验证实。但目前公众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很片面,因此推广规范的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诱发的心脏骤停显得至关重要。
3.2 复苏开始的时间和早期除颤
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在院外时,初始复苏时间无疑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美国提出“生存链”概念,即“快速接近,快速心肺复苏,快速除颤,快速高级生命支持”,紧急抢救的同时,设法通知相应的医疗机构。国际规定的“急救反应时间”是5~7 min ,大量的资料表明: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3],4 min内开始复苏者50%可救活,4~6 min开始复苏者10%可救活,10 min以上开始复苏的存活率很小。因此心跳呼吸骤停后,要在第一时间迅速进行规范的人工CPR,胸外按压时心脏内有氧合的血液,可使循环血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维系,即使出现室颤也会在几秒内恢复正常,而且胸外按压及其后的胸廓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外研版 九年级英语(上册)写作范文.pdf VIP
- IgorPro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 剧本杀剧本之电梯惊魂 6人开放.doc VIP
- 高二年级上学期数学常见公式与结论..doc VIP
- 老年人高血压健康知识宣教PPT课件.pptx VIP
- GB∕T 36034-2018 埋弧焊用高强钢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丝-焊剂组合分类要求(高清版).pdf
- 领导班子巡察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三篇.pdf VIP
- JJG 1189.3—2022 测量用互感器第3部分:电力电流互感器.pdf
- 2022年天津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pdf VIP
- 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精品.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