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释中体西用文化观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
重释中体西用文化观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义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近代历史上“中体西用”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论述了其在近代化进程的演变。其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及构建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国际国内现实问题;最后,重新定位中西文化、再认识“中体西用”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主要内容角度对其进行论述探讨。
关键词:中体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观
中图分类号:D2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5―0026―03
“中体西用”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化的第一个文化模式。在近代化过程中,内涵与意义不断更新,虽然褒贬不一,但是它的影响一直没有消失。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再次面临中西文化的冲突,时代的发展将赋予“中体西用”新的内涵与意义。
一、“中体西用”的内涵及其演变
哲学上一般认为“体”是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展现、是外在的;“体”具有实有义,“用”具有活动义。严北溟先生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中“体用”范畴有三种含义:其一,“体指形体、形质、实体;用指功能、作用、属性。”其二,“体指本体、本质,用指现象。”其三,“体指根本原则,用指具体方法。”。简言之,“体”是第一位的,基本的;“用”是第二位的,从属的。如是,“中体西用”论意指中学为基本、西学为补益。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语出于1896年月沈寿康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匡时策》,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冯桂芬于19世纪60年代在《校?庐抗议》一书中也明确主张“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张之洞则加以系统阐述,《劝学篇》是其代表作,“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中学为体”的“体”指的中国纲常名教之本,包含一切封建主义的典章制度、伦理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于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西文”、“西艺”都称“西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内在实质就是以封建的伦理思想、中国的经史之学作为一切学问的根本,同时借鉴一些可以补我之短的西学,以维护封建专制的统治秩序。
伴随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中体西用”思想模式也遭到了严厉的批判并渐趋衰微没落。洋务运动之后的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修补至新文化运动则完全抛弃“中体”大肆批判中国传统文化,陈独秀、胡适彻底否定“中体西用”论,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吾人倘以新输入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①,近代新儒家提出“内圣外王”,到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中体西用”已经作为历史无人问津了,留给后人的大多是激进的批判。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化大革命再次扫荡中国传统文化,史无前例的摧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门洞开,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也让我们更清晰更辨证地看见西方的文明。在羡慕西方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同时,我们也开始深思他们精神文明的匮乏。
在阶级矛盾和敌我矛盾已经成为过去的今天,我们回头重新审视历史,用平静客观的眼光来看,发现历史都带上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烙印,甚至维新派在批判中的是非得失,都可以重新的把握和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中体西用”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从历史角度就其内涵阐释、历史作用上发挥,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其在当代社会仍有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它已不再是许多“中体西用”论者那种将传统限于儒家道统的文化偏见,而涵盖了绵延数千年的正统和非正统文化中的全部精品,更包括在近百年史上形成的新传统,其中就有“中体西用”论所主张的尊重过去、学习西方,反抗侵略的优良传统。所有传统中的积极因素都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可以为后人从全新的角度进行继承和发挥。对传统文化的整理、论释和转化仍是当前文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中体西用”在当代中国,还须继续反对任何形式的文化偏执论,坚持自身的优势,探索融合外来文化的恰当途径和操作方法。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体系是人类社会全新的探索,为此需要开发和吸取古今中外各种有益的文化资源,由继承到发展,从引进到创新,使它们在中国社会中定位与延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面临的若干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十七大又进一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建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静脉曲张疾病》课件.ppt VIP
- 学习贯彻《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PPT: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附文稿).pptx VIP
- 仙溪志-宋-黄岩孙.pdf VIP
-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科学 爱科学教案(2025秋).doc
- SL∕T 821-2023 节水规划编制规程.pdf
- 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8课《我为班级作贡献》精美课件.pptx VIP
- 护士注册体检表-(正式).doc VIP
- 检查检验分级管理制度.docx VIP
- 第4课(牛字旁)课件 2025小学生书法通用版二年级下册.ppt
- 智能世界2035报告.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