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形成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形成特点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四大理论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都是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四大理论之间是一脉相承、前后相继、与时俱进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探讨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四大理论成果的形成的特点,对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四大理论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都是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条件下形成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正确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产生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理论和指导思想。
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无不表现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救亡图存的探索精神。但革命的失败也证明了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不适应中国的国情,只有寻求新的革命思想,中国才有出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于受教条主义的影响,犯了右倾和“左”倾错误,导致了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和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失败和挫折并没有打到中国共产党人,而使我党在革命问题上更加聪明起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从中国共产党自己的实践,特别是失败的实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时的实际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提出了反对本本主义的重要思想,阐述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原则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等。正如毛泽东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恩格斯也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在反对和纠正“左”的错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的二十几年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内犯了两次大错误,留下了惨痛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一次是1958年到1960年秋,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所有制问题上搞“一大二公”,在生产关系上搞“一平二调”等等,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使社会主义建设陷于混乱,损失惨重。另一次错误是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是由领导人错误发动的,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的一场内乱,导致工厂停产、学校停课,国民经济损失极其严重,经济没有发展反而倒退了。
另一方面,二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后,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和平力量不断增长并成为主流,中国共产党也开始逐渐改变对时代主题的判断。1977年,邓小平恢复在中央党政军日常工作后,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识和勇气,进行拨乱反正,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混乱局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努力搞经济建设。并在分析国内国际的新形势下,思考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借鉴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改革开发的方针政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各国综合国力竞争愈演愈烈,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思想文化与组织软件.ppt VIP
- DL-T5210-202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最新表格.docx
- 多功能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pdf VIP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统计学类》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最新版】.pptx
- 03S402 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pptx VIP
- 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pdf VIP
- 腹腔镜下肝叶切除 ppt课件【33页】.pptx VIP
- 牛津深圳版英语六年级上册Module 2 Unit 6 E-friend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 外贸函电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DB23T 2378-2019 湿地生态系统评价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