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一般方法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一般方法
摘要: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学会如何鉴赏诗歌,无论在教学,还是考试中都是重点和难点。本文从教与学的要求出发,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8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7-0169-02
高中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又要求对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抓诗眼,看主旨
“诗眼”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概括生动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词语。而且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清晰的表达出来的思想意见,体现作品的主旨。反映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
欣赏诗眼,首先,要理解这个字眼的本义、语境义和词性变化等;其次,要在语境中领会和感受它的效果和精妙;再次,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概括诗眼在表情达意等方面的效果。如陆游《书愤》的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的惆怅和满腔报国的热忱,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
2观意象,析内涵
古代诗歌的意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可指人物,也可以指景物,它铺垫一种情调,创设一种氛围。意象本质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鉴赏诗歌,就要着重分析意象的特征,包括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涵义。如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余干旅舍》:“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这是作者寓居在外时,境遇凄清而备加思乡的诗作,诗人以“霜叶”“古城”“独鸟”等具体可感的意象,来寄寓内心凄清冷寂的思乡情怀,使读者透过诗中,“青枫摇落”、“暮色渐深”、“城门紧闭”、“新月初上”的冷寂氛围,领悟到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所以说,不从意象出发,就无法进入优美的诗境,也就无法领悟诗词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我们还要必须了解惯用意象的特殊意义,这对于拓展思维,正确解读诗意,把握诗情很有帮助。如描写愁绪的常用“水”、“草”、“雨”等意象来表达。流水比喻愁(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草喻恨(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春雨比喻愁(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柳”、“柳枝”等意象则常用来表惜别怀远(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还有“松、竹、梅、菊”象征人的高洁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诗词中出现这样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惯用意象时,可以把它作为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
3查背景,知冷暖
这里所说的背景,包括诗人所处的社会时代、生平遭遇、思想主张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就应当借此来理解诗歌、把握诗歌。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家的生活经历不可避免地与作品发生联系。理解作品大多时候要联系作家的生活经历,知晓写作背景,即要知人论世。例如杜甫,他生活在大唐由盛转衰时期,亲身经历过安史之乱,大半生居无定所,漂泊流离,艰苦备尝,生活困顿不堪;他目睹人民的痛苦,伤时感世,达要兼济天下,穷也要兼济天下;他渴望安定幸福,他想解民于水火,他想为国效力。这些背景知识都要熟悉,然后读他的《倦夜》《孤雁》《登楼》等,就非常容易理解诗的内容,体会出作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再例如辛弃疾、陆游两位爱国诗人,他们的大部分作品均是在抒写恢复中原的愿望,无人重用而报国无门的忧愤。笔者观察到,很多同学平时学习时对老师讲的作家背景知识不太留意,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重读教材的机会加以引导,使他们重视这方面的积累,并且加强这方面的积累。
结合语境,从诗歌描写的景色“冷”“热”中,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岳飞的《小重山》从“寒蛩”“松竹老”可见作者忧虑国事、内心苦闷的心情。辛弃疾的《摸鱼儿》:“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危栏、烟柳、斜阳”暗示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现实,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无限忧思。柳永的《雨霖铃》“寒蝉、长亭、烟波、暮霭、杨柳岸晓风残月”,晓风的凉寒,正是人物心境的悲凉。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