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山地区早期留学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香山地区早期留学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影响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广东香山地区虽然不能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一些文化名城相比,但它由于地处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较早地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香山人得以较早地开眼向洋看世界,率先走出国门去异域求知,并逐渐兴起了影响中国后来发展的留学运动,涌现出了孙中山、容闽、唐绍仪和唐国安等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以及诸多杰出人士;而且这种运动与近代中国的爱国诉求相结合,与晚清的革命呼声棚结介,从而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近代中国留学运动的爱国特点,并为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关键词]香山地区;留学运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0)06-0120-06
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诸如西安、洛阳、北京、南京、苏州、成都、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有广州、上海、天津、青岛、大连等近代才出现的商业大都市,而包括今天广东珠海在内的香山地区似乎不足与这些丰都大邑相比。其实,近代香山地区的留学运动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之影响,远远超过一般的城市,实在不可低估。这里是近代留学运动的发祥地,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之父”容闳就出生成长在这里;中国近代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留美幼童有三分之一从这里走出,从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持续至今的留学运动!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更是与香山有着不解之缘,他从这里启程海外,开始了先学习、后革命的辉煌一生:是他团结了一批以留学生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救国救民,组织同盟会,发动辛亥革命,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研究香山地区的早期留学运动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香山地区是中国近代留学运动的发祥地
香山上承珠江之口,下临南海之滨,与澳门陆地相连,与香港隔海相望。自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租占原属香山县的澳门以后,香山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孔道逐渐洞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它比中国的其他地方更早地具有中西文化交流的资源;耳闻目睹的影响和异域文化的诱惑,促使香山人为了谋生,也为了发展,慢慢地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在波澜壮阔、新潮迭起的近代社会,逐渐发展为自费与公费相结合的留学运动。
1.近代中国留学运动的奠基人容闳诞生于香山
凡是研究中国留学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人出国学习,古已有之。但是,作为~种运动,则是自容闳开始。因此,容闳已经成为留学的代名词,被公认为是中国的“留学教育之父”。
1828年11月17日,近代中国留学运动的奠基人容闳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南屏乡(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这里虽然荒僻,但距离开埠后的澳门只有四英里。特殊的地理条件和生存环境,为容闳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与众不同的背景条件。
由于家贫,容闳幼时并未能进私塾以科举为正途。其父是一位朴实厚道的农民,清贫的家境使他产生这样的想法:让长子进私塾,走仕途之路升官发财;让容闳进洋人学校,将来跟洋人办事,发家致富。所以,1835年,容闳7岁时就被送到德国传教士郭士立夫人办的免费的“西塾”学习。这个“西塾”是美国传教土布朗博士主持的玛礼逊学堂的预备学堂。后来“西塾”因故停办,容闳失学在家。1840年,父亲逝世后家境更加萧条,容闳干起了提篮小卖的活计。不久,因为他能辨别英文字母,又被雇到澳门的一个印刷所折叠纸张,“月获工资四元五角”。4个月后,即1841年,他就被召回玛礼逊学堂。
这种最初的环境,使得容闳不但具有西学的启蒙知识,了解西方的一些风情,也在心理上有走出国门的准备。于是,在1847年1月4日,他与另两位同学黄胜、黄宽跟随布朗博士由黄埔登船,踏上了前往美利坚合众国的不平凡旅程。4月12日他们到了美国,随后进了马萨诸塞州孟松学校。这是当时美国最好的一所大学预备学校。在这里,容闳对英国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还钻研一些哲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著作,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在他头脑中开始生根。二年后,香港教会资助的时间已到期,容闳坚持报考著名的耶鲁大学,但又拒绝了孟松学校为优秀的贫困生设立的资助,因为这种资助的条件是毕业以后必须当传教士。为此,他说:予虽贫,自由所固有,他日竞学,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纵政府不录用,不必遂大有为,要亦不难造一新时势,以竞吾素志……传道固佳,未必即为造福中国独一无二之事业。
幸运的是,为容闳坚定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佐治亚州萨凡纳城的妇女协会答应拨一部分钱予以资助;考进耶鲁以后,容闳又通过打工,解决了学习的费用问题。
1854年,容闳从耶鲁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在美国毕业的大学生。其时,黄胜早已因病回国,黄宽接受资助条件去英国留学。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