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放牛班春天中收获德育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从放牛班春天中收获德育启示

浅谈从放牛班春天中收获德育启示   [摘 要]《放牛班的春天》自2004年开始放映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影片的细节回顾阐述作为教育者从中得到的几点德育启示: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学生培养道德自我的重要性;自由对学生想象力与筑造理想的不可或缺;教育者的品格对德育效果的成败影响。   [关键词]德育启示 自我价值的实现 自由观 品格魅力      2004年,一部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巴哈提亚(Christophe Barratier)执导的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Boys/Les Choristes,又名《唱诗班男孩》)轰动了世界影坛。影片以其惟美的画面、清新动人的故事情节以及感人至深的音乐,加之法国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迅速征服了整个世界。故事发生在1949年的法国,失败的音乐家马修来到了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寄宿学校做学监。他面对的不是普通学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弃的野男孩:有来自低收入家庭的、有因过度顽劣而被赶出家门的、还有双亲战死的孤儿。辅育院院长崇尚“铁的纪律”,凡调皮捣蛋者,皆关禁闭,校园俨然成为了一个地狱。菜鸟老师虽然常被学生整得团团转,但仍选择违背院长,将他们组成了合唱团。马修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并引导他们感悟生命的真谛。夏天过去了,野男孩们一个个都成为了发光的小天使,并拥有一生都受用不尽的珍贵宝藏。   在影片中,音乐承担着主要的叙事作用,较为充分地体现出了其美育价值,并很好地契合了电影所宣扬的爱与教化的主题思想,全片没有生涩的道德说教,而是在影片叙事的过程中,通过惟美的电影音乐流淌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同时也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观众,让音乐的美来唤起蛰伏在人们心灵中的善念,并从教育者的角度来审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以从影片中得到启发。      一、教育者应从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鼓励其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培养道德的自我      在影片中,马修在第一堂课上就让学生们写下自己的理想。出乎他意料的是,几乎每个孩子都很认真地描绘着自己的理想,这表示他们对自己的将来是有所期望的。而马修的这一行为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这个新来的光头老师与学校其他人的不同――他认为这群捣蛋鬼是有未来的。马修在晚上查房时听到了男孩们用五花八门、随心所欲的唱腔,自然而原生态地唱出骂他的歌:“光头,光头,死光光……”这触动了他作为音乐教师的本能,他决定为孩子们写歌,并将他们组成合唱团。孩子们从唱着“我们是池塘之底辅育院的菁英,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令人伤透脑筋!”到“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这样,孩子们的心灵大门就慢慢开启,幼小的心灵正重拾童年的快乐。悠扬的歌声伴随着美好,让他们忘记了烦恼,忘记了自己曾是“调皮鬼”。马修在教歌的过程中充分地挖掘了每个孩子的潜力,并根据每一个孩子的音乐天赋找到了他们在合唱团中相应的位置,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合唱、独唱,指挥助理、乐谱架等。其实他是在暗示、激发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具有他人所不可替代的价值,并明白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人生社会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就这样,在自愿而非强迫的基础上,合唱满足了学生的内在尊严和表现需要,使孩子们找到了自我价值。由此,合唱团受到了学生的衷心拥护和喜欢,这不禁令我们深刻反思身边的德育现象:课堂中的学生越来越多,让教师无力从身心上一一照顾到,于是,很多孩子就认为老师不关心他,眼中没有他,以至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以求老师能够注意到他。他们的做法小到调皮捣蛋,大到偷窃、打架,并渐渐形成了习惯。我们不能说这是老师的错,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关照孩子的心灵,使他们不在习惯中迷失了自我,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育者,特别是和学生密切接触的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绝不能忽略了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不能将他们认为是“一群”的整体,德育应兼顾对象之间的个性差异,要将他们看作有个性、有独立特点的个体。只有肯定了学生各自的特点以后,他们才会从心里认同自我,并从内心接受或改变自我。      二、教育者的德育管理不应禁锢了孩子的想象,自由应是孩子们创新的翅膀      在影片中,音乐教师马修所写的歌曲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世界,歌曲中充满了孩子的想象与渴望,充满了童真和童趣,孩子们唱着一首首歌就仿佛插上了梦想的翅膀,飞到大自然,离开了那个阴森的地方。“夏日的微熹,驿动的梦。我的心燃起骤然飞舞飘离大地。泪花早无痕迹,风中的船帆远方的海岸。这是夏天的时刻,唱颂自由的歌曲……”孩子们从歌声中得到了渴望的自由,在心灵中重新燃起了对生命的希望。影片结尾,当马修黯然离开学校时,远处传来了孩子们的歌声,“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向大海飘向高空,一个孩子在希望着你呢……”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