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茶经》、《续茶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唐·陆羽《茶经》 谈到中国茶文化,就不能不提到陆羽,提到他阐释茶文化的不朽专著——《茶经》。陆羽,字鸿渐,唐代著名茶学专家,中国茶道之开山鼻祖,享有茶圣、茶神、茶仙、茶博士等盛誉。他自幼习艺茶之术,倾其一生考察茶事、广交茶民、深结茶缘,终成茶之大道。他精心撰述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使得普通的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蕴藉的文化艺术活动,从此开启一个绵延不衰、异彩纷呈的茶时代! 茶,乃天地之精华!中国是茶的故乡,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迄今已有4700多年,邈远得跟神话融为了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中华文明发展史从源头上就浸透和散发着幽然茶香。域外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主要通过三样神奇珍物:瓷器、丝绸、茶叶。在当时,它们代表着巍巍华夏天朝,甚至是代表整个神秘莫测的东方。 如今,茶文化已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并与形形色色的当地文明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独具地域及民族风情的茶事、茶道。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其著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中称:“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 2 我乃一介粗人,不擅茶道这样的雅事。通过品读《茶经》、《续茶经》,我对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初窥门径,只觉其博大精深,玄妙而又充溢脉脉温情。 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中国人的生活离不开茶,开门便张罗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并且终生与茶为伴,饮茶成嗜。有客来访,主人会赶紧请座、沏茶;去饭馆用餐,服务员的第一反应便是为客人斟茶;一早上班,多数人会以一杯香茶为前奏,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人们以茶解渴,以茶清心,以茶愉情。茶,早已根植于神州大地,深入国人的血液、骨髓、魂灵,和鸡毛蒜皮的家务琐事一样,它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自打我记事起,家中便有茶,茶名极怪,谓之老鹰茶。夏季时,大人清早起来煮上一大锅,倒进盆子里晾凉,管全家老少喝一整天。茶色深棕、滋味厚实,入口先涩后甘,特别解渴。在我记忆里,那年月家中少有茶杯,喝茶多粗瓷大碗,茶汤红亮诱人,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子奇香。重庆为火炉,夏季酷热,老鹰茶、蒲扇、凉板床堪称当时的消暑三大法宝。人们喝茶,清一色牛饮状,大口海喝,口齿喉舌间咕噜声大作,酣畅淋漓,无拘无束。 我曾经问过父母及左邻右舍,为啥这茶叫老鹰茶? 可惜没人说得清。 在茶叶家族中,老鹰茶因其价格便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自然难登大雅之堂。也对,它的档次正好符合其茶名,老鹰茶嘛,就像老鹰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粗糙、坚韧、野性,它不是花枝招展的孔雀,更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凤凰。 田间地头,农人忙活间隙,坐在田坎上,捧起一大壶透凉的老鹰茶,人嘴含壶嘴猛灌一气,活像甘泉猛然冲进久旱的稻田,激起无以伦比的喜悦和爽快;工厂车间,挥汗如雨的小伙子接过女青工笑盈盈递来的搪瓷茶缸,把再寻常不过的老鹰茶喝得比蜜还要甜;虬筋蟠曲的古树下,对弈的老人们脚边摆着一大壶老鹰茶,时不时喝上一口,捋须微笑。 1987年夏,父母带着不满十二岁的我远赴北京旅游。说是旅游,其实跟负重行军差不多,小山样的行李且不说,为省水钱,父母把老鹰茶叶放进一个白色的大塑料桶中,灌上免费的开水,一路拎着挤火车、游故宫、爬长城,行程数千公里不离不弃。那桶原本是菜油桶,十斤裝,母亲把它仔细洗净了,充作远行的水桶。某天,父亲刚灌上滚烫的茶水便拎着出门挤公交车,好几个无意中触碰到桶身的乘客被烫得嗷嗷大叫,顿足狂跳。父亲自知理亏,就像一个做错事的孩子,红着脸,挨个给“受害者”赔礼道歉。 重庆有句俗话:好吃不过茶泡饭!父母把这句至理名言带到了首都北京,并非常有创意地将其改为:好吃不过茶下饼!北京的大饼确实大,又干又硬,我费力咬吃一口,噎得眼睛翻白,说不出话来。母亲见状,赶紧让我喝桶里的老鹰茶,好容易才缓过劲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随处可见简易的茶摊,卖大碗茶,我记得是五分钱一碗,碗为青花大碗,古朴美观,比我家的粗瓷大碗耐瞧,但茶不是老鹰茶。 有一回,我在街上看见几名解放军战士卖大碗茶,很多人对此不理解,甚至是冷嘲热讽,说解放军也卖茶赚钱。后来据知情人讲,茶摊其实是一老太太的,她中暑晕倒,多亏路过的解放军战士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战士们兵分两路,一路在医院照料老太太,一路帮老太太卖大碗茶。 得知内情,一向节俭到家的父亲连忙掏出钱,买下三大碗茶。 我双手捧着青花大碗,面对笑容亲切的解放军战士,久久凝视着熠熠生辉的帽徽、领章。他们都很年轻,相貌英俊,目光明亮温和,尽管汗水涔涔,却军容严整、身姿笔挺,好似一棵棵清新亮眼的绿树。 ? 3 ?不知什么时候,老鹰茶悄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带走它特有的粗糙、坚韧、野性。取而代之的新宠是花茶,最常见的为茉莉花茶。国人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就像民歌《茉莉花》般温馨幸福:“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歌声飘荡中,城乡大街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