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是从珀洛克来的人―纪念《忽必烈汗》出版二百周年
珀洛克(Porlock)是英国西南部萨默塞特郡的一个临海小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是寂寂无名。可自一八一六年起,突然变得名声大噪,如今已是英国一个著名的文化景点,这多半源于浪漫主义大诗人柯勒律治的名诗《忽必烈汗》。这首诗发表于一八一六年五月,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作”,蒙古帝王的宫苑楼台由此跟英国这个安静的海隅发生了奇妙的关联。
作为一首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作,《忽必烈汗》几乎是所有英国诗歌选本的必选篇目。庄严缥缈的氛围、神奇鬼魅的意象和近似咒语的韵律,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们在憧憬神往的同时,又备感茫然,其要旨学界至今尚无定论。同样让人琢磨不透的还有这首诗的创作缘起,诗人在前言中称此诗乃是十九年前的旧作:一七九七年的夏天,他因健康欠佳而避居乡间,一日正批阅英国人萨缪尔?珀切斯的《珀切斯朝圣记》,读到书中关于忽必烈上都的文字时,身体遽感疼痛,便遵医嘱饮用了少量的鸦片酊,很快就睡意昏沉堕入梦乡。梦中见到了忽必烈的夏宫,并创作了长达两三百行的诗。醒后神思恍惚,但梦中的意象和所写词句仍历历在目,于是奋笔疾书,可就在这时,一个来自珀洛克的人因事来访,作者不幸被对方耽搁了一个多时辰,待返回自己的房间,他又惊又愧地发现,尽管自己对灵视的要旨还有一个模糊朦胧的印象,可除了八九十行散落的诗句印象外,其余的诗句悉数消失,如同往河里掷一块石头,让水面上的影像顿时散开,无从恢复。
因此,诗人称这首诗为“断章”(Fragment),导致这首诗不能成为完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来自珀洛克的人”(考虑到中文的“珀洛克”已带“克(客)”字,下文简称“珀洛客”)。据此,约翰?利维斯顿?洛斯教授下过有名的判决:“如果说文学史上有什么人应当被绞死、开膛、分尸,非珀洛客莫属。”
一
那么,谁是这个可恶的闯入者呢?上文提到的洛斯教授是柯勒律治权威,其名著《上都之路》(The Road to Xanadu)是《忽必烈汗》研究的开山之作,在这部六百多页的著作里,他考察了柯勒律治在创作《忽必烈汗》前所读的书单,事无巨细地考证了几乎每个字词的出处,但唯一没考证的是这个珀洛客,他认定来自诗人真实的生活,无需考证。
这是令人遗憾的自信,因为两百年来围绕着珀洛客身份的问题,争论一直未休。但凡看过《忽必烈汗》原诗的人,都会禁不住悬想如此瑰丽的诗篇倘若能再续上一两百行,该是何等惊艳之作,而正是这个不受欢迎的客人,让一篇潜在的皇皇巨著只见虎头而不见猪肚和豹尾。自作品出版以来,引猜测不断。同为瘾君子的同时代文人德?昆西认为是诗人的医生,因为后者负责定期给诗人配鸦片酊。传记作家肯尼思?约翰逊根据诗人幽居的房舍周围有三座陡峭的山峰阻隔这一事实,认为只有至亲挚友知道他的行踪,而柯勒律治的妻子萨拉当时因为在自家照顾长子,无暇陪诗人同住,因此珀洛客最有可能是华兹华斯和其妹多萝西。
或许是受约翰逊的启发,英国导演朱立安?邓波(Julien Temple)在其执导的电影《域外迷都》(Pandaemonium,2000)里,试图从两位诗人复杂微妙的关系入手来解开珀洛客的神秘面纱。青年柯勒律治是一个热心政治、激情澎湃的诗狂,当灵感来临时,瞬间变得亢奋异常,雄词丽句喷涌而出,而华兹华斯是一个自大老成的慢热型诗人,常常是冥思苦想一夜,仍片句未得。面对一挥而就、灵感倾泻的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的态度从最初的相见恨晚,到嫉妒嫉恨,直至最终的分道扬镳。影片中最摄人眼球的是对《忽必烈汗》一诗创作的戏剧化呈现:就在柯勒律治醒后疯狂誊写《忽必烈汗》的当口,一个头顶黑色大毡帽、外罩一袭长袍的“黑衣人”不期而至,这个人就是他的挚友华兹华斯。
影片播出后,褒贬不一,肯定者称赞柯勒律治天才般的诗歌在银幕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呈现,反对者则认为影片中的诗人形象不符合历史事实,将珀洛客认定为华兹华斯纯属诬陷。尽管两人在气质、习惯和创作理念上存在诸多分歧,但疏远、猜忌乃至交恶乃是一八一○年前后的事,而在一七九七年夏,他们刚认识两年,正在合作筹划《抒情歌谣集》的出版,关系未见任何裂痕。虽说华氏性格中有自大的成分(“自大的崇高”,济慈语),也断不至于有蓄意害友的下作动机。对此,有评论者指出“珀洛客”不过是诗人杜撰的一个艺术形象,将之坐实,纯属徒劳。换言之,诗人的话不可尽信。
二
这样的辩驳不无道理:柯勒律治在序言中说入梦前正在读《珀切斯朝圣记》,但这是两册重达四英镑的超大对开本,搬运携带极为不便,不像是静养的理想读本。他避居的地方离家有二十英里,周围被三座陡峭的山脊阻隔,什么人会跑到这样一个偏远的地方来跟他谈生意?学者们考证后发现他在那段时间并没有生意上的往来,更有力的证据是来自诗人一份早年的手稿:一九三四年,在纪念柯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