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南极我的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谁的南极我的梦   给亲人发完最后一条告别短信,感觉有些悲壮   我说不清楚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在路上……”的感觉,从来没有终点,“终点”对我来讲和起点一样,都是静止的;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让我突然十分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每当我徒步在高原雪山、草原湿地时,让我感到一丝安慰,也让我变得平和。   这次能去南极,纯属偶然,当然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得知由“中国南北极测绘研究中心”组成的“中国南极科普考察团”组委会正式成立,考察目的是让人们了解人类最后的一块净土,通过一系列的极地探险、科普考察活动,宣传南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心南极,我报了名。经过努力争取,终于成行。   我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做功课。根据自己的考察课题,查阅相关资抖,添置摄影器材,打理行装。为了更好的把“南极印象”带回来,还专程去了中国探险摄影家葛加林老师那儿,讨教有关极地特殊环境下的摄影技巧和器材的最佳配置。为了适应极地徒步探险,我也加大了运动量,锻炼身体,减轻体重。   经过三个月的充分准备,我按时到达北京报到,经过短暂的集训,出发的日子如期而至。在欢送会上,我听到鄂栋臣领队说“保证把大家平平安安带回家……”并领到高额的保险单时,我才意识到探险极地存在的危险。   当我在国内给亲人发完最后一条告别的短信后,坦白地说,当时的感觉的确有些悲壮,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感觉。   我非常幸运,老天爷始终没给我尝试晕船的滋味   今年元月28日15时,考察团登上“南极梦幻”科考船。初次登船,各功能区像个迷宫,地形复杂,好在我住的房间距离阅览室、电脑房和小型酒吧间很近。   我打量着这间将伴我完成整个航渡生活的小屋,差不多是酒店标准间的一半大小,两张小床与船纵向布置,铺垫整洁,坐上去软软的,靠窗有张写字台,进门左侧是衣橱,右侧是单独洗手间,航行中二十四小时有热水供应,洗漱方便,屋里有暖气。就生活条件从客观上讲,两个人住一个房间,空间的确比较狭小,加之窗户不能打开,空气不流畅。对于这些,好在我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快接近中午时,海浪伴着海涌席卷而来,突如其来的风浪,把船摇晃的越来越厉害,许多队员在毫无防备的情况开始晕船。我这才发现自己很幸运,不晕船。我努力坚持“船动我不动”,学着船员的样子,学习在摇晃中移步。   没想到平常的走路此时变得异常艰难,船在几米高的涌浪里颠来倒去,走起来一会“上坡”,一会“下坡”来回变,当船冲你正面斜过来时就是上坡,你只能站稳了后,前倾身体往上走;当船忽然往回颠,上坡急转为下坡,收不住脚就不知会冲到那里去了,这时你必须停顿一下,也是先站稳了,再改变身体前倾为后仰,用脚尖瞪地往下走。特别是上下楼梯的时候双手要紧抓着扶手的,随时调整身体。船上的楼梯本来就陡峭,船一晃动起来有时候变得几乎垂直。然后觉得自己会跌下楼梯,脚步自然变快,变成冲下楼梯了,自己根本没法子控制的。这还是手抓住扶手呢。   同行的雍教授在兴奋一阵后,还是认为不够刺激,但不久终于扛不住这上下左右来回摇晃,也开始晕船了。还是在刚才的位置,晕船让雍教授无法站立,也无力抬头和睁眼。可是他仍然紧靠窗台坐着,眷恋着风浪,干脆来了个既不睁眼,也不抬头,双手紧握摄相机对着窗外记录只有他心里才明白的东西,就这么一直坚持着。   晕船的痛苦让部分队员始终呆在自己的房间,一两天都看不见人。这让我想起了在历次考察船中,老队员生动形象的总结出的一首晕船顺口溜,一直在船上流传: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三餐不食,四肢无力,五脏翻腾,六神无主,七窍生烟,八方无援,九卧不起,十(实)在难受。   不过,我非常幸运,老天爷始终没给我尝试晕船的滋味。   穿越西风带,差点被巨浪卷进大海   我在出发前,重点查询了关于“西风带”的资料:西风带,又称暴风圈、盛行西风带,它位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极易形成气旋,常常是一个气旋未完另一个气旋已经生成。航行的船只在这里犹如小球一样,被大浪不断地上下剧烈颠簸,险象环生。据记载这里的最大浪高可达30米。   乘坐的邮轮在海上航行,穿越西风带时,我再也坐不住了。回到船舱,用塑料袋把相机包了个结实,自信这样的防水土办法不错,穿上抗风防水登陆服,挎上大广角照相机,扶着拦杆蹒跚地走到船尾甲板上,选择了一个居高临下,视线开阔,自认为既安全,又不错的机位。等待着时机,随时抓拍惊险刺激的场面……   迎面而来的强风夹带着针扎一般的雨点,左右单侧摆渡超过20度,我全然不顾这些,任凭风吹雨打,靠着船舷努力挣扎着站稳。根据我的经验,采用400感光度,把光圈锁定在2.8上,选择手动预先调整好焦距,打开连拍设置。只等着早就设想好的:“高昂的船头缓缓的扎进海里,瞬间被抛起的巨大白浪遮盖,前甲板上,一两米深的海水横滚而过,砸向船头的浪花轻易飞溅到顶层的驾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