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I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的再探讨.docVIP

谢I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的再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谢I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的再探讨   摘 要:钟嵘《诗品》讨论近世诗人时,并不局限于对永明新体的保留意见,而对可能影响自己诗学理论的近世诗人,均存在一定批判思考,亦企图提出别具一格的新见。该现象有不同表现形式,因其产生于齐梁文坛奇峰并起的大背景下,可能也是某种自立门户的紧迫感使然。对谢?I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的评价,或只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例。   关键词:钟嵘 《诗品》 知人论世 影响的焦虑 纯文学史   钟嵘《诗品》卷中《齐吏部郎谢?I》,于论其五言诗源流、论其五言诗风格、论其五言诗在当时产生的影响诸类点评之后,似有意似无意地带出一句:“?I极与余论诗,感激顿挫过其文。”[1]字面意义易解:谢?I常与钟嵘谈论诗歌,情辞激昂,声调顿挫,持论超过了他的诗歌创作。(依曹旭先生《诗品集注》)[2]此语落在兼及谢?I诗之亮点与不足的、带有批判思考意味的评论文本之后,似宕开一笔,忽然拉近读者眼中诗评家与被评论对象的情感距离,又似乎为了说明谢?I为人和创作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否闲笔,稍后再议。此处本似无疑,不过近来围绕本句评价,也逐步开始发现问题。叶蕾学姊在《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第8期发表的《谢?I论诗与创作之间差距的原因探求――钟嵘谢?I条品语发微》中系统分析了钟嵘此句评价的根由。学姊认为,令钟嵘如此评价谢?I,原因很可能在于钟嵘是一位偏于保守的诗歌理论家,他对五言诗在永明年间出现的新变(即所谓“永明体”)存有严重的保留意见,以至对谢?I的创作也心存看法。“在钟嵘眼中谢?I论诗和诗歌创作的差距就是由钟嵘浑厚感人的五言古体诗的审美理想造成的。但是谢?I的创作追求不是写出优秀的五言古体诗,而是要创造新的诗歌形式――永明体,这种齐梁新体诗在钟嵘看来是有缺点的作品,而流俗的竞相模仿更加是庸俗地追逐潮流。”[3]   诚然,钟嵘在评价五言诗时相对保守的审美倾向,前人多有言及,亦已是绝大多数治《诗品》的学者与学生的共识。然而,学姊这一判断似乎又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即与《诗品》谢?I条文本内部对谢?I诗作水平的评价,可能存在不一致。钟嵘《诗品》使用的批评方法之一,是张伯伟老师研究中所指出的“推源溯流法”[4]。此法实际应用中造成现象之一,则为曹旭先生所指出的“上品‘以优劣为诠次’”“中品不以优劣为诠次”“下品诗人的排列原则与中品相同”[5]。身处《诗品》谱系中上品轴心诗人下游的中下品诗人,原则上流不逾源,故“源出于谢混”的谢?I居谢混之后,仍居中品;但谢?I条则有“奇章秀句,往往警遒,足使叔源失步,明远变色”[6],如此鲜明的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之誉,为中品之仅有、全书之罕见。认为钟嵘对谢?I诗风新变心存成见,以至影响到对谢?I创作的评价,似乎未必十分平允。   一、钟嵘与谢?I的交游及诗论互动   钟嵘生平与仕履,张伯伟老师于《钟嵘诗品研究》内篇第一章考辨甚详,本文只在些微细节上,猜想略有出入。依曹旭先生《诗品集注》、谢文学先生《钟嵘年谱稿》考证,钟嵘与谢?I相识并订交,在南齐武帝萧赜永明年间,钟嵘为国子生,而谢?I时为兼任国子祭酒的王俭幕下僚佐,任卫将军府东阁祭酒。谢文学先生更进一步系此事于永明四年初,并认为此即钟嵘《诗品》思考发端,[7]其理由,在二人相识并订交,需要同时满足钟嵘为王俭赏识且谢?I尚在建康。曹先生对二人相识途径持阙疑待考态度,而谢先生默认当经王俭介绍,故有此分别。不过王俭其时以家为府、以家为学,家、学、府一体,学生、府僚各自出入,则谢、钟二人相识也可能另有机缘。南齐正式立国子学,在永明三年正月。[8]则谢、钟二人相识当不早于本时间点。此外,《钟嵘年谱稿》以谢?I外任随王东中郎将府职僚在永明四年二月,推断本月即为两人相识时间区间的下限,然其理由恰可用于证明谢、钟相识当晚于此时间点,因为《南齐书?谢?I传》明谓之“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历随王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太子舍人”[9],则入俭府显当在永明四年二月之后。并且谢?I与王俭之间,除府吏/故吏与府主关系以外,还有非血缘的亲属关系――王俭嫡母和谢?I生母是亲姊妹;谢离任后,又与王俭同为东宫官(永明三年王俭为太子少傅[10])。理论上,只要钟嵘获得自由进出王俭府的权利,即国子学兴立以后,他都有机会在王俭府中遇到谢?I。   然而,略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即便推算出谢、钟二人相识的大致时间,也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谢?I与钟嵘论诗的时间区间,因为他们两人的仕履,尚有其他交汇在同一地点的可能。例如我们可以确定钟嵘“起家王国侍郎”[11],是齐明帝建武初为南康王子琳侍郎[12],则钟嵘举秀才或在永明末或建武初,而非永明四年之策,其秀才也仅为“举本州秀才”[13],而未必定是于国子学经永明四年策试之秀才。子琳似未之国,又依《南齐书?明帝纪》,被杀在永泰元年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