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生实验设计 周柏.doc
霉菌细胞培养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培养霉菌;
2. 观察霉菌菌丝细胞结构,细胞核,细胞器;
3. 观察菌丝不同部位霉菌细胞形态。
二、实验材料:
1.试剂:面包,固定液(冰乙酸,甲醇),PBS缓冲液(磷酸二氢钾,氢氧化钠,蒸馏水,PH调至7.2磷酸盐缓冲液,健那绿)蒸馏水, 50%乙醇。
2.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培养皿,吸水纸,吸管,光学显微镜
三、原理:
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的名词,霉菌细胞具1至多个细胞核。细胞壁分为三层:外层无定形的β葡聚糖(87nm);中层是糖蛋白,蛋白质网中间填充葡聚糖(49nm);内层是几丁质微纤维,夹杂无定形蛋白质(20nm)。
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黄色的为黄曲霉),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霉菌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广泛应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和认识的一类微生物。
霉菌菌丝一般为颜色鲜艳,且菌丝为单层细胞,故可直接用于观察其显色结构、细胞壁,染色后可观察其细胞器。
四、操作步骤:
1. 霉菌的培养:
一般的霉菌,将面包放置在30℃左右,湿度在75%以上,两至三天即可产生黄曲霉菌。
2.制片观察:
在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边缘处挑取少量已产孢子的霉菌菌丝,先置于50%乙醇中浸一下以洗去脱落的孢子,再放在载玻片上的液滴中,用解剖针小心地将菌丝分散开。(注意: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霉菌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切换至高倍镜观察。
3.观察不同部位细胞:
从霉菌菌落距中心距离不同处取样,同步骤2,观察。
五.预期效果:
两至三天即可产生真菌菌落。显微镜可观察到一个细胞中有2~3个细胞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