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于不尊重科学的是 A 人民公社运动 B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批判彭德怀 3、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在: A 1978年 B 1985年 C 1988年 D 1990年 4、下列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籼型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5、2001年12月初,我国第一条铋系高温超导体材料生产线在北京建成并正式投产,使我国成为世界少数几个掌握超导材料技术并具备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先进国家之一,这种超导材料从研制开发到成功实现产业化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说明: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周期缩短 C.中国政府追求科技建设高速度 D、综合国力是以科技发展为前提的 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1、中华民族在古代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领先世界的文化, ;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 * 一、科研的起步和国力的展示 1、起步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科技水平低。 2、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方针: 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3、新中国振兴科技的措施 ⑴成立中国科学院(1949) ⑵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1956),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58) ⑷欢迎知识分子归国 ⑸大力培养人才 4、文革前的科技成就 ⑴表现 国防科技 医学: 农业: 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袁隆平培育出“ 型杂交水稻”(1973) ⑵地位: 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⑴文革使科技受挫 ⑵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⑶系列科技体制政策的出台及实施 2、提出: 1988·9 邓小平 3、认识 ⑴反映当代科技和社会实践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技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 ⑵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影响: 使科技体制改革更加深入。 5、“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科技规划的作用 ⑴有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⑵高新技术研究队伍逐步建立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⑵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标志: 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 ⑴核技术: 是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⑵空间技术: 是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并走向国际市场。 ⑶运载火箭: 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⑷信息技术:1983… 2002… 2003… ⑸生物工程: 推动国际性基因组研究,建立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的全套技术及科研队伍。 3、影响: 对巩固国防,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探索宇宙空间的奥秘,造福人类,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科技成就的重大影响 1、巩固国防,提高国际地位 2、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激发人们探索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奥秘,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造福人类 1、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高速发展促进了科技发展 2、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重视科技人才。 3、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4、第三次科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中心学校红垦学校)智慧教室设备.doc
- 2017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二年级语文学科.PDF
- 信托网9月集合信托产品月报.PDF
- 大连市甘井子区卫生监督所印刷服务定点采购项目.doc
- 信息化和经济社会发展.ppt
- 星辉互动娱乐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创业板配股申请文件反馈意见.PDF
- 20160623新湖早盘提示短期力量中期力量.PDF
- EtherNetIPCANopen网关.PDF
- 旭成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任命公告.PDF
- 亚洲二十世纪和当代艺术春季拍卖2013焦点.PDF
- 基本面选股组合月报:大模型AI选股组合本年超额收益达6.60.pdf
- 可转债打新系列:安集转债,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商.pdf
- 可转债打新系列:伟测转债,国内头部第三方IC测试企业.pdf
- 联想集团PC换机周期下的价值重估.pdf
- 计算机行业跟踪:关税升级,国产突围.pdf
- 科技类指数基金专题研究报告:详解AI产业链指数及基金布局.pdf
- 计算机行业研究:AIAgent产品持续发布,关税对板块业绩影响较小.pdf
- 民士达深度报告:国内芳纶纸龙头,把握变局期崛起机遇.pdf
- 社会服务行业动态: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落地,霸王茶姬冲击美股IPO.pdf
- 通信行业研究:特朗普关税令落地,长期看好国产算力链.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