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龋的病因学理论.ppt
龋的病因学理论 etiology of dental caries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病理研究室 Department of Oral Pat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Stomatology 什么是龋? 龋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因素作用下,牙齿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分解,导致牙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 人类对龋的认识过程 苏美尔人:牙痛是由于牙虫喝了牙齿内的血并且咬食牙根引起的 殷墟甲骨文: 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阳明热盛” 古希腊体液学说-“龋病是由于辛辣和腐蚀性液体的内部作用发生” 活体学说(vital theory) (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 牙是人体的一部分,受到人体健康的影响 龋病由牙齿内部发生-牙的坏疽 依据:潜行性龋、牙的内吸收 治疗:拔牙、清创、充填 龋病因学研究开始的背景 19世纪后半叶开始,西方国家 饮食结构变化→患龋率↑ 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发展-显微镜、化学、细菌学... 龋的病因学研究: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很多的理论和学说 龋的病因学说 内因论(endogenous theories) 龋是由于牙内部的变化造成的 体液学说、活体学说、糖原学说、结构论... 釉质、牙本质是与机体有联系的生活组织 机体内在的一些因素与龋的发生有关 外因论(exogenous theories) 龋的发生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刺激造成的 虫牙学说、寄生腐败学说、酸脱矿理论、蛋白溶解理论... 学习内容 化学细菌学说-现代龋病病因学的基础 其它学说 蛋白溶解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三联因素论及四联因素论-龋病病因的现代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chemico-bacterial theory Miller之前的相关研究及理论 化学学说(chemical theory) Parmly(1819) :一种未知的化学物质致龋,龋开始于釉质表面 Robertson(1835) 体外实验:不同浓度的无机酸→釉质和牙本质的破坏 在口腔环境中,龋是由于牙周围的生物分子发酵产酸所致 最先提出了酸的作用,但未涉及到微生物的作用 寄生腐败学说(parasitic or septic theory) Leeuwenhoek (1623-1723):制作龋齿刮片并提出龋与微生物有关 1843年Erdl:从牙面附着的膜(可能是牙菌斑)内发现了丝状微生物 1847年Ficinus:在龋齿标本中观察到了丝状微生物-龋的发生是由于微生物入侵并分解釉护膜和釉柱内物质 微生物的毒性和对组织的破坏性影响→牙被微生物所生成的化学物质所破坏 化学细菌学说的萌芽 1867年,法国医生Emil Magitot 体外实验:牙+稀酸液/糖发酵的混合物→与龋类似的人工病变 1867年,德国医生Leber和Rottenstein 在龋坏牙本质小管里发现了颊纤毛菌 龋由酸和特异性细菌的寄生造成 1881年,Underwood和Miles 在龋坏牙本质切片上观察到了微球菌、椭圆形和圆形细菌 龋的发生必须有细菌存在,细菌产生的酸造成牙硬组织中石灰盐的丢失 Willoughby D Miller(1853-1907) 美国人,在柏林大学工作 著名微生物学家Koch的学生 首次将酸脱矿的理论和细菌学说结合起来对龋病的病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883年,发表实验结果 1889年,出版了1本教科书 1890年,该书英译本“The micro-organisms of the human mouth”出版 现代龋病病因学的基础 化学细菌学说(Chemico-bacterial theory) 化学寄生学说(Chemico- Parasitic theory) 酸原学说(Acidogenic theory) Miller在柏林大学的实验工作 用石蕊试纸测试酸碱度,显示在龋病变的深层有酸存在 实验: 在碳水化合物与唾液孵育后的混合物中,检测出乳酸产物 从唾液和龋损部位分离出30多种细菌 多数是能发酵碳水化合物的产酸菌 少数是能溶解蛋白质的细菌 在龋变的牙本质中观察到有多种微生物侵入 Miller对龋发病机制的阐述 Miller对龋发病机制的阐述 致龋细菌:单一菌种不能致龋,龋病与多种能产酸和使蛋白溶解的微生物有关 致龋食物:淀粉食物较可溶性糖的影响更大? 龋破坏过程的两个阶段 1905年,Miller 酸使硬组织脱矿 脱矿的有机物被细菌的蛋白酶所溶解 釉质内只有脱矿过程,几乎没有有机物的溶解过程 化学细菌学说的中心思想 龋病是由寄生于牙面的产酸细菌与口腔内的碳水化合物作用产生酸,酸作用于牙,使牙中的无机物溶解而开始的,而后蛋白水解酶将残留的有机物溶解而使牙崩溃。 化学细菌学说的意义 第一次阐明了口腔微生物、食物、酸与龋发生的关系 总结了龋病过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