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合型高校校史新模式构建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合型高校校史新模式构建研究

与合型高校校史新模式构建研究   摘 要:高校校史研究中科学引入“和合”理念,打破档案与校史藩篱、消除人文与科技冲突、突破图书、情报与校史各自为政等校史研究“瓶颈”。开创档案与校史融会贯通、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图、情、档互为一体的校史研究局面,构建和合型高校校史研究新模式,对推进高校校史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校史研究;和合理念;构建;和合共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98-02   大数据时代开启了重大的时代转型,知识化、信息化引起人们生活、工作和思维的重大变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校史研究亦不例外。高校校史是高校发展历程的真实承载、高校文化的深厚积淀、高校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对高校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引作用。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科学引入“和合”理念,积极开展校史研究、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发挥校史以古鉴今、春风化雨的“反光镜”作用,更好地服务学校和民生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高校校史研究现状   近30年来,在党和国家对高校校史研究的重视和无数高等学校校史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史成果汗牛充栋、不胜枚举,校史研究工作硕果累累,在“存史、资政、育人”、服务民生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原因和当今社会“重功利,轻研究”“重形式,轻实效”等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我国高校校史研究虽成绩斐然,但困扰校史研究发展的问题也颇多。   1.纷繁复杂的历史变迁   我国的现代高等教育事业起步于19世纪末,在多灾多难、分崩离析的20世纪得以缓慢发展,许多高校历经封建王朝、旧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跨越,历经数次合并、搬迁、停办等运动使得许多校史资料遗失或散落于不同的信息保管机构和个人手中,这给校史资料的发掘、搜集、整理、考订、编研等带来难以想象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高校校史研究进展缓慢,校史研究新成果获取较难,高校校史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   2.狭隘的单主体研究模式   受历史因素和传统习惯的影响,我国高校校史研究的主体一直局限于高校的校史研究者,学生、社会人士对校史研究关注很少,校史研究参与度不高,校史研究视角也仅限于学校历史,传统一元的单主体研究模式不仅束缚了校史研究的脚步,而且无法融入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之中。建立校史研究者、档案管理者、图书情报学者、大学生、社会热心人士等广泛参与的多元校史研究团队,借助网络、微信、电子媒介等现代化的电子平台传播校史资源,加强校史宣传,引导人们正确看待校史,并主动走进和参与校史研究,发挥校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鼓励人们自觉抵制泛滥的不良社会风气,纠正“功利化”心态和现象,重塑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迫在眉睫。   3.急功近利的不良文化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功利化、工具化的文化思潮,这些“重利轻义”的不良思潮严重冲击着人们固守多年的“重义轻利”道德底线,扭曲了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深入。高校校史研究工作或多或少也陷入“重功利,轻研究”“重形式,轻实效”的怪圈,校史研究人员缺少做“冷板凳”的耐心,缺失正确看待“门可罗雀”地位的勇气,校史研究多了一些浮躁之气,少了一些踏实之风,部分校史研究者急功近利,难以俯下身子静心研究,校史研究成果多囿于校志、大事记、年鉴等浅层次的校史编研,深层次的校史编研成果少之又少,校史的隐性教育功能和服务民生社会功能大大地削弱,不良校史研究风气亟待纠正。   4.传统单一的研究思维   由于受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我国许多高等学校的校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惯于从一个方面或视角看待校史问题,缺乏对史实的全面立体思维,无形中割裂了校史与史学、管理、人文、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联系,部分校史观点存在偏颇;在处理校史与现代科技的冲突时又缺乏与时俱进的观点,不能很好地实现校史研究中人文与科技因素的融合,现代化的校史宣传平台借助很少,校史电子传播渠道局限于校内局域网,校史研究范围狭窄,深层次思考型的校史编研成果较少。   二、和合理念及对高校校史研究的启示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和合理念是我国文化生命最完美最完善的体现形式,是我国文化的首要价值和精髓,是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基本的思想基础。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和合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和谐”是“和合”的理想实现。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同处于一个“地球村”中,联系更加紧密,“和合”理念在化解矛盾争纷、消除危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和谐发展等方面发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