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亚留学生不与没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中亚留学生不与没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摘 要 “不”和“没(有)”是现代汉语中使用率最高的否定词,也是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时很容易出现偏误的一对否定副词。针对中亚留学生使用“不”和“没”存在的偏误状况,本文以郭锐的“过程”和“非过程”理论为论证依据,对中亚学生几种常见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造成偏误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不”和“没(有)” “过程”和“非过程” 中亚留学生 偏误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No and Not (have)Error Analy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on Students from Central Asia
CHENG Qianqian
(Xinji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Urumqi, Xinjiang 831401)
Abstract No and not (have) is the highest utilization rate in modern Chinese negative words, but also in the use of foreign students is prone to bias a pair of negative adverbs. For the Central Asian students to use no and not bias condition exists, this article takes Guo Ruis process and non-process theory of argumentation as the base, on the Central Asian students to several common types of errors were analyzed , summed up the reasons causing bias,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 no and not; process and non-process; Central Asian students; error; strategy
“不”和“没(有)”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否定词。虽然都表示否定,都能用在谓词性词语之前,但是他们的具体用法又各不相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不”和“没(有)”对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我们在汉语教学中发现,中亚学生也出现“不”和“没(有)”的偏误。本文以中亚学生使用“不”和“没(有)”出现的偏误为材料,以郭锐的“过程”和“非过程”理论为论证依据,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 理论依据
关于“不”与“没(有)”的区别,不少学者都进行过深入7的探讨,在学术界也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观点。本文采用的理论依据是郭锐的“过程”和“非过程”理论,郭锐(1997) 认为:“不”是对非过程时状的否定,即是对谓词性成分本身性质的否定;“没(有)”是对过程时状的否定,即对存在的否定,包括对事物存在和事件存在的否定。
2 主要偏误类型及分析
本文语料主要来自2009年至2011年新疆财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初中级(A、B、C班)中亚学生的期中和期末试卷,另外有少部分来自作业以及在平时教学交流中对学生口语偏误的记录。主要侧重于分析误代偏误和遗漏偏误。
2.1 误代偏误
2.1.1 “没(有)”误代为“不”
(1)主语+动作动词+动态助词(了、着、过)
例1:*我手上不戴着手表。(我手上没戴着手表。)
(2)主语+时间副词(正在/在/已经/刚才)+动作动词
例2:*老师,刚才我不听。(老师,刚才我没听。)
(3)主语+介词短语+动作动词
例3:*娜塔莎不把书放在家里。(娜塔莎没把书放在家里。)
(4)主语+(表过去的)时间性成分+动作动词
例4:*昨天我有事,所以不上课。(昨天我有事,所以没上课。)
(5) 主语+变化动词
例5:*我的钱包差点儿不丢。(我的钱包差点儿没丢。)
(6) 主语+动词+结果?趋向补语
例6:*我的钥匙丢了,找了半天也不找到。
(我的钥匙丢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
(7) 主语+(表示变化的)形容词
例7:*秋天到了,但是树叶还不黄。(秋天到了,但是树叶还没黄。)
“没(有)”否定事物或者事件的存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