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篇抗倭故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篇抗倭故事.doc

第1-8篇:抗倭故事 1.泥鳗船 镇海后海塘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时,塘外仍是汪洋大海,随着时间的变迁,塘外滩涂逐步形成,到了宋代,后海塘外已形成滩涂数千亩,涨潮时滔滔海洋,落潮时一片滩涂。穷苦的孩子、妇女等到落潮时就到那里捉“弹胡”(弹涂鱼)、“泥鱼”、“青蟹”、“泥螺”、“蛏子”、“蚶子”、“蛤皮”(圆蛤)、“黄蛤”(海瓜子)、“香螺”、“白蟹”等等度日。 塘外泥涂很深,一脚下去,可陷进到小腿肚,镇海人叫做“跋泥涂”,而离泥涂越远的地方,小海鲜越多,故跋泥涂是很吃力的。 明嘉靖年间,倭寇常侵扰镇海沿海一带,乘后海塘一带防御工事不多,从后海塘上登陆,抢劫民间财物。那年戚继光驻守在镇海,对倭寇的侵扰抢劫非常恼怒,茶饭不思,终日寻求对策。有一天乘落潮时,他在后海塘泥涂上考察,突然发现一条小鳗在泥涂上摆尾活动自如,顿时有了灵感,便与将士们商量,能否制作像鳗一样能在泥涂上滑行的小船,大家都说:“没有办法。”有一天晚上,戚继光坐在窗前看月,当他看到月亮呈弯弓状时,顿时笑了起来,并自言自语地说:“有办法了!”,他拿起毛笔照月亮形状画了一条小船,第二天早上叫义乌兵木匠张三按图制作一条小船,又经多次修改,最后定型为船长五尺三寸,宽一尺许,舷高4.7寸,中腰置“π”形把柄,高二尺五寸,头微翘、底平的小船,使用时双手紧握把柄,左膝跪在把柄后船底上,右脚不时在泥涂中向后挤蹬,这样小船就能快速在泥涂中滑行。后来镇海渔民称它为“泥鳗船”。 戚继光雇佣了30多个木匠,日日夜夜进行赶制,仅10天时间就制作了泥鳗船100多条,并令战士在海涂上操练。时隔半月,倭寇又来侵扰,当倭寇扛着满袋抢来的物资奔向海涂时,刚好落潮,倭人只好推着小舢板在泥涂上艰难滑行,此时戚继光一声令下,埋伏在招宝山脚下的泥鳗船兵突然划着泥鳗船飞速追击倭寇,泥鳗船上乘着的弓箭手,如雨点般的射向倭人,倭寇扔掉舢板,跋着泥涂,越想逃得快,双脚在泥涂中反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只好双膝跪在泥涂上举手投降。这一仗共杀死倭寇数百人俘获200余人,缴获小舢板30多只,拿回物资不计其数,此后多年倭寇再不敢犯镇海了。 浙江倭寇消灭以后,戚继光又去福建灭倭寇,镇海人民就把戚家军留下来的数百条泥鳗船用于在后海塘的泥涂中捉蟹抲鱼,并仿照制作,一直传至今日。 2.宝聚和尚 戚继光有个好友,叫沈宝聚。这人武艺高强,带兵严厉,就是火气大了点。一次,他带兵操练时,看到一个士兵动作慢吞吞的,就撩起一脚,踢到士兵要害,把士兵踢死了。戚继光一查问,得知这个士兵是带病上操场的,要处决沈宝聚。武官们纷纷求情,戚将军只得以割发代替杀头,亲手给沈宝聚剃光了头发,罚其到阿育王寺做了和尚。 又是好友、又是得力武将的沈宝聚被处罚后,戚将军心里十分难过,他作出规定:以后官员一概不许动手打士兵。 戚继光在别的地方打了半年仗以后,又特地到阿育王寺看望沈宝聚。他在寺里宿了一夜,写下了题为《夜宿阿育王寺》的诗篇。诗中写道:“十里青青竹作围,连天山色欲西飞,不因国愤冲双鬓,便与支公老翠微。”宝聚和尚看了很感动。 却说宝聚和尚,他虽然身入空门,心里仍没忘抗倭大业。 有一天夜里,他正在育王寺巡更,听到岭下一片呼叫声,晓得倭寇又来抢劫杀人,急忙叫了另一个从戚家军处罚出来的年轻和尚,拿起扑刀赶下山来,同倭寇拼杀。两人艺高胆大,越打越勇,一直追打到烟墩,杀得倭寇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在烟墩,两人看到守烽火台的士兵已经阵亡,想到今夜私自出来杀敌又违反了寺规,就在烽火台里留下了。 不料,后来倭寇的大队人马来了。宝聚和尚急忙点烟报警。当戚将军带兵赶到,杀退了倭寇,才发现峰火台上躺着两个和尚的尸体,仔细一看,原来都是自己的部下,戚继光含着眼泪把两个杀敌有功的和尚埋在附近的山头上。 3.戚继光的鸳鸯阵 戚继光,字元敬,山东蓬莱人,自幼就痛恨倭寇,他在驻防镇海期间,多次击败倭寇,屡建奇功。 由于浙江倭患严重,明朝政府从1553年开始,从福建、广东等地调配一些士兵来支援浙江。但戚继光到浙江后发现,这些士兵缺乏训练,战斗力弱,而且对浙江的地形也不熟悉,经常在战斗中失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戚继光还发现,倭寇常以小分队为单位,分散作战,而明军仍采用方正队列、密集队形的战术,这在沿海水系地带无法发挥威力。因此,戚继光在义乌招兵3000人,进行训练,名“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倭寇作战规律和江南水乡的特点,研究如何战胜倭寇以倭刀、长枪、重矢为主的战术,他在镇海布阵演练新设计的以12人为一队的战斗队形所构成的“两仪阵”、“小三才阵”、“三才阵”,以圆牌手、长牌手、狼筅手、长枪手、短兵手相互配合,战时变化无穷,充分发挥了士兵的战斗力。当敌人进入百步之内,我方发射火器迎击;敌人进入六十步之内,我方发箭射敌;敌人再靠近时,即按地形把我方各队士

文档评论(0)

yanzhaoq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