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南徙在徐州地区环境效应研究
黄河南徙在徐州地区环境效应研究
摘要:自1128年黄河南徙夺淮始,到1546年,黄河以多股并流的形式在徐淮地区频繁泛滥游荡。1546年以后,经过王以旗、朱衡、潘季驯等人的持续治理,黄河基本稳定于现今黄河故道一线。黄河南徙对徐州地区的自然环境影响深刻,首先改变了徐州地区的水系格局,进而由沂、沭、泗等河流塑造的冲积倾斜平原与波状剥夷平原被黄河泛滥冲积物所淹没;其次黄河南徙改变了徐州地区土壤发育过程与土壤理化性质,降低了徐州地区土地生态环境质量;再次黄河南徙也造成徐州地区孕灾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徐州地区逐渐成为水旱灾害频发、盐碱化发育、中低产田广布的自然环境脆弱区域。
关键词:黄河南徙;徐州地区;环境效应
中图分类号:K9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1)01-0102-06
徐州地处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34°58′之间,辖丰、沛、邳州、睢宁、新沂等5县市,铜山、贾汪、云龙、泉山、鼓楼等5区,总面积11232Km2,其中平原面积约占90%,丘陵岗地约占10%。徐州位于鲁南山地丘陵与苏北平原的交接地带,沂、沭、泗诸河流下游,属于淮河流域的古淮泗水系。
黄河自1128年经徐州南徙夺淮人海,至1855年北归,黄河南徙长达700余年,黄河携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地区,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变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地理系统角度,对黄河南徙在徐州地区造成的环境效应进行了综合分析。
一、黄河经徐州南侵历史过程
黄河流域降水变率大,洪涝灾害频繁,河流泥沙含量高,历史上一直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黄河下游在北达天津,南到江淮的整个黄淮海平原上都留下了黄河迁徙的踪迹,形成北泛海河、东走大清河、南夺淮河的三个主要迁徙入海通道。
黄河侵淮的沉积记录可以上溯到大约距今3万多年前的晚更新世晚期。历史时期以来,黄河南流侵淮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时为公元前132年。自公元70年王景治河以来,黄河下游形成千余年相对稳定的时期,但从五代以来,下游不断淤高,河水宣泄日益困难,河决事件越来越频繁,黄河多次南徙,形成???次时间相对比较短暂的暂时性侵淮事件(表1)。但自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杜充为阻挡金兵,在滑县李固渡西人为决堤,使黄河夺泗水入淮人海,最终导致黄河重大改道,直到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决口再次夺大清河入渤海,结束了七百多年南徙夺淮人海的历史。
在这七百余年间的夺淮期间,以1546年即嘉靖二十五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公元1128年到公元1546年为黄河主流频繁徙移与多股分流阶段:二是公元1546年到公元1855年黄河主流相对固定阶段。
公元1128年到公元1546年,在418年的历史中,黄河共有340年的时间经徐州夺淮人海。1128年以来,黄河屡塞屡决,决溢频繁,主要夺汴泗入淮,直到至元25年即1288年黄河决阳武县由涡河至怀远入淮,黄河改趋陈颖河,至明嘉靖二十四年。河决野鸡岗而南,至泗州合淮入海,黄河或颖、或涡、或睢、或泗,黄河下游河段徙移无常。1546年,令河抚二臣疏浚砀山河道,引入徐州、吕梁二洪,以杀黄河南注之势。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秋,河决曹县,漫金乡、鱼台、定陶、城武,冲谷亭,由徐州经泗水入淮。其后,黄河下游经过王以旗、朱衡、潘季驯等人的先后持续治理,南流故道全部堵塞,黄河或由秦沟入漕,或由浊河入漕,尽出徐、邳,夺泗入淮,直到1855年黄河铜瓦厢决口北流入渤海。在309年的历史中经徐州夺泗入淮达304年,其间,虽然黄河时有决溢,但其主流相对稳定在现在的黄河故道内。
二、徐州地区地貌环境的变化
1、徐州地区河湖水系巨变
自1128年黄河夺淮的七百余年间,位于泗水下游,黄河入淮水路的徐州地区,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的侵入,原来古淮泗水系在出鲁南山地进入下游徐州地区的平原岗地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黄河夺淮之前,徐州地区主要的河流是淮水支流古泗水系,河流由济宁向南,在徐州附近,古汴渠自右岸汇入泗水。继续流向东南,在古邳附近接纳左岸沂水,经宿迁、泗阳进入淮河。区内主要的河流主要流向南、东南方向,水道通畅。黄河南徙后,历经350余年的泛滥,到嘉靖四十四年,徐州地区的古泗水系发生巨变,《明史?河渠志一》载,“七月,河决沛县,上下二百余里运道俱淤。全河逆流,自沙河至徐州以北,至曹县棠林集而下,北分二支:南流者绕沛县戚山杨家集,入秦沟至徐;北流者绕丰县华山东北由三教堂出飞云桥。又分而为十三支,或横绝,或逆流入漕河,至湖陵城口,散漫湖坡,达于徐州,浩渺无际,而河变极矣。”这是关于这一地区河流变化的明确记述,全河逆流,即黄河决口当与泗水流向相反,本来泗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