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比分析故意伤害罪与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
对比分析故意伤害罪与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
摘 要: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故意伤害罪、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的定性存在分歧。这两种罪均以有形力对人身实施打击,均伤害人体健康,两者存在一定联系,难以区分。本文主要故意伤害罪、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的《刑法》规定进行阐述,并通过具体案例对比分析故意伤害罪、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的具体判定依据。
关键词: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最;区分
《刑法》293条对构成寻衅滋事的四种类型进行规定,在“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规定情形中,由于“随意”表述受司法人员的个人判断影响,在司法实践中不易与故意伤害罪进行区分。在具体案件处理中,主要从侵害人身健康、侵害公用秩序安全的不同性质方面判断,结合犯罪对象、犯罪人动机、发生场域、主观故意标准等,以此判断罪行,给予合理处罚。
一、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区别
1.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的《刑法》规定
寻衅滋事罪是从流氓罪中分离出的,“寻衅滋事”指的是故意在公共场所找茬,或因一些小事无力取闹、任意破坏财物、无故殴打等对社会公共秩序进行破坏的行为。在199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对寻衅滋事罪规定了四种类型:
(1)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2)在公共场所闹事,造成秩序严重混乱的。
(3)辱骂、拦截他人,情节恶劣的。
(4)任意毁损、强拿公私财产,情节恶劣的。
在这四种类型中,第一种类型即为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最,其中,“随意殴打” 具有不道德性、体现了故意找茬本质,而“情节恶劣”指导致受害者情伤,殴打众人、多次殴打他人、引发被害人精神失常等情形。《刑法》对故意伤害罪做了如下规定:非法损害他人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转、身体组织的完整性。
2.两者理论区别
第一,主观故意不同,故意伤害罪中的行为人以伤害他人健康为意图,而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出现的伤害结果是破坏公共秩序的道具。
第二,发生场域不同,故意伤害罪中的行为人为了隐藏罪行多选择相对隐蔽的场域,而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选择公共场所,具有非特定性、公开性。
第三,犯罪对象不同,故意伤害他人罪的犯罪对象具相对性及明确性,事出有因;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的犯罪对象具有模糊性、随意性,无故殴打他人,动机不健康。
第四,目的不同,故意伤害罪的目的是通过伤害他人实现打击报复,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以故意挑衅、逞强斗狠、寻求精神刺激为目的。
第五,既遂标准不同,故意伤害罪标准为达到轻伤以上,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根据情节恶劣判断,无明确的伤害程度要求。
二、故意伤害罪和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案例对比分析
1.案例概述
案例一:在2012年10月8日晚,被告人王某、李某、陈某三人在某酒吧玩,其三人子舞池跳舞过程中舞池小与同舞池的张某发生碰撞、争执。随后,王某、李某、陈某三人对张某进行追打。在此情况下,酒吧老板孙某上上前制止,张某乘机跑走。因为老板孙某的劝架,王某与孙某发生争执,孙某让王某等人出去,在王某出去后,孙某也跟随出去,而孙某出来,王某从自己车内拿起一把砍刀,向孙某砍去,造成孙某头部重伤,同时,李某、陈某二人也上前对孙某进行殴打,随后三人逃走。被害人孙某被送到医院救治,经法医鉴定孙某为刀伤所致的重伤乙级病情,而张某为轻微伤甲级。在2012年11月,王某、李某、陈某三人到当地公安机关自首。根据三人犯罪情况,法院判处三人公赔偿黄某医药费30万元,并以故意伤害罪判王某有期徒刑三年,以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最判李某、陈某二人有期徒刑一年。
2.案件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在王某、李某、陈某三人的判定中,王某与李某、陈某二人的罪性不同,主要根据故意伤害罪与随意殴打他人滋事罪的不同判定标准、《刑法》规定。犯罪人李某、陈某的犯罪性质为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其判断依据为,李某、陈某在酒吧与张某发生争执,对其进行追打,主观上具有争强好胜、耍威风等目的,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故意挑衅、逞强斗狠、寻求精神刺激”目的,且在犯罪对象方面,由于因为一时争执发生殴打事件,对象具有模糊性。而对于犯罪人王某而言,其当初在对张某的犯罪过程中,犯罪性质与陈某、张某相同,而在对酒吧老板孙某的殴打中,其由于孙某的劝阻,对孙某产生有目的的伤害,利用犯罪工具刀造成孙某重伤,其犯罪主观故意由起初的争强好胜、耍威风转转变为故意伤害,因此其犯罪性质也有寻衅滋事罪转为故意伤害罪。 同时,被害人受伤程度方面,王某利用犯罪工具到刀对孙某的伤害,造成孙某头部重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伤害程度。
三、结束语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人员应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犯罪时间、空间、手段等因素,全面考虑案件性质,按照主客观统一原则,对犯罪人的犯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威廉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对比分析.doc
- 娱乐节目现状透视与发展建议.doc
- 威远县实施计划免疫控制与消除相应传染病研究.doc
- 威海与平国际旅行社自驾游发展浅析.doc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肾损伤与液体超负荷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oc
- 婴儿早期养育方式与环境与婴幼儿生长发育关系研究.doc
- 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血清心肌酶与脑钠肽检测分析.doc
-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支原体肺炎患儿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检测分析.doc
- 婺源县古树名木调查与保护对策建议.doc
- 媒介融合视阈下关于网络文明传播与.doc
- 对比分析氨茶碱与多索茶碱治疗心源性哮喘疗效及不良反应.doc
- 对比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与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doc
- 对比手助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分析.doc
- 对比研究电子档案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利与弊.doc
- 对比经桡动脉与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doc
- 对比探讨中国与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doc
- 对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交通管理与安保专业教学现状调查分析.doc
- 对油水井出现问题与措施探究.doc
- 对溴苯乙酮缩氨基硫脲萃取铁锌配合物组成与结构研究.doc
- 对照品法与对照提取物法测定岗松油中α―蒎烯β―蒎烯桉油精与芳樟醇含量比较分析.doc
最近下载
- 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护理PPT.pptx VIP
- 5步打造孩子内驱力.pptx VIP
- 制冷与空调设备运行操作作业操作资格培训课件.pptx VIP
- 遥感图像目视的解释和制图.ppt VIP
- 遥感图像目视解译.pptx VIP
- 浙江自考00422唐诗研究-速度宝典.pdf VIP
- 2012款一汽奔腾B90_汽车使用手册用户操作图解驾驶指南车主车辆说明书电子版.pdf
- 中信建投-大金重工-002487-深度报告:风能的基石世界的大金.pdf VIP
- 中信建投-电气设备-电力设备行业2026年投资策略报告: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之上.pdf VIP
- 重症监护病房成人患者护理人文关怀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