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性认同与反移情在治疗上的意义gzood_TG.pptVIP

投射性认同与反移情在治疗上的意义gzood_TG.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急診室、大型機構助長此互動 p.350 * 1.出現在精神分裂症患者 2.治療室當中的情緒宣洩不一定是安全的 ex.洪水法 類似讓治療者覺得自己是拯救者?只有自己可以幫個案? * p.357 * * 對治療過程和結果的影響:個案的角色是? 辨認出自己的防衛機轉。 * * * * * * 不聆聽,不瞭解,不接受抱怨的父親,=個案不停的抱怨測試治療師會不會像父親一樣不耐煩 * 例:一個說話的太直接團體成員,治療師在邀請那位成員說話時,可以觀察到其他成員的反應,於是可以經驗到他平日的人際關係,並且在成員關係穩固後,可以請其他成員表達出面對他過於直接的話語受傷的感覺 * Kernberg(1965)治療者若能敏感地與個案的狀態共鳴時,治療者必定會感受到個案投射在他們身上的混沌情緒(chaotic emotions)。 * 係指投射者與接收者在潛意識層面所進行的雙向互動歷程。接收者若未能察覺投射性認同所引發的感覺,就可能被當時的感覺所控制,而直接反應出投射者所投射的情緒。 Klein曾描述投射性認同就像是一種幻想,在此幻想中,嬰孩分裂成好的及壞的部分,將壞的部分投射在母親的乳房上,而母親接收並認同此一部分,乃採用壞的互動方式。 這是一種內在的、防衛的、唯我的自我與心智轉換模式。 * 每個投射性認同都包含一個強有力的強制命令,這些強制的威脅經常被包含在所謂「後設溝通」的隱藏訊息裡。 後設溝通在病態關係裡特別普遍,因為它們提供了在各種投射性認同背後的力量。 依附型態-逃避退縮型withdrawer,他面對困境會一直退縮,誘使他讓他的另一伴變得憤怒,或是用一個一直猛烈追問的模式回應他。 * 1.自體壞的部分被分裂且投射在另一個人身上,藉此排除自體裡的”壞的客體部分”,因為這些壞的客體部分會對內在自體造成威脅。 Klein認為投射性認同是一種“分裂式的防衛”(schizoid defense),此防衛加深了”分裂機轉”(splitting)也妥協了否認(denial)和理想化(idealizing)。 他認為在嬰孩的自體與他的客體仍處於混亂狀態時,投射性認同是一項工具,用來消減對於分離(separation)的認知。 * * 1.分析者覺得被操縱而必須扮演某個角色,而這些角色是其他人(個案)的幻想,Bion認為~不只是一種幻想,也涉及某人被另一人操縱,因此是一種人際之間的互動。 Bion也提到說由於雙親無法使自己接受小孩的投射性認同時,所導致的副作用: 「投射性認同使得(孩子)能夠在一個足夠包容的強而有力(雙親)人格裡,評估自己的情感。」 否認此種機轉的機制,例如母親拒絕充當應還情感的儲藏室,或是個案由於恨意與極度而不允許母親實踐此功能(當一個情感儲存室),因而破壞了嬰孩與乳房間的嚴重障礙,而影響了學習。 * 他最著名的理論概念有容器/內容物(container/contained)、β元素(β-element)和α功能(α-function) 將投射性認同概念從一種原始的防衛機制擴充為一種生命早期正常的溝通方式。在Bion眼中,思考的過程常可以類比為消化系統。 他認為嬰兒會投射各種β元素,那是一些很原始的東西,就像是嬰兒無法消化的生的東西。 這些元素以投射性認同此一原始溝通方式進入母親的心智中,起初母親同樣不能消化,但她的心智就像容器一般, 這時母親的「神遊」(reverie)發揮α功能將那些β元素消化為α元素,將原先無法被思考的內容轉變為可以被思考的思想,再回饋給嬰兒。 Bion認為發生在個案和分析師之間的過程也與此類似。 若小孩的β刺激到父母的β,並還給β→小孩會內射一個壞客體 若父母的α >β,就是good enough mother 若父母聽得懂孩子的β,還給孩子α→孩子可以漸漸成熟、健康 * 人際間的互動包個三階段: 1. Expelling part of the self into someone else, where it takes hold.將部份自己投射在可接納的他人身上 2. Pressuring the other person to experience it.施壓他人去感受 3. Getting it back from the other person.從他人回到自己身上 * * * 投射認同指嬰兒也可能將自我中好的部份被投射出去,經歷好的客體關係,這是自我(ego)重要的整合。 * * 表達陳述:「您認為如何?」「我應該做什麼?」「你可以幫助.....嗎?」「我似乎無法靠自己處理這件事。」 失敗結果:亂發脾氣,歇斯底里的哭泣,以及其他暗示著世界快要分崩離析的情感爆發。 另一種普遍的反應是憂鬱。投射者覺得自己被獨自留下,從關係中退縮,並且變得垂頭喪氣。 最後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