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亥革命后广东地区出现的社会新风尚小探
摘 要: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上千年的封建帝制,初步建立了共和制,政治上的变革也带动了社会风尚的改革,本文就广东地区在辛亥革命后出现的社会新风尚以及这一阶段广东音乐的飞跃发展为切入点,探讨辛亥革命对广东发展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辛亥革命;广东地区;社会新风尚
100年前的辛亥革命将变革的诉求与变革的行动统一起来,通过推翻皇权帝制,在政治、经济方面改变了中国,令中国从此踏上了现代化进程,让一个有着几千年专制传统的社会,在方方面面发生着深刻变迁。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变革之真正肇始开启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相应的变化。辛亥革命追求现代化文明之努力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总体一致,开新型社会风气之先。
一、表现在服饰上的变化
辛亥革命不仅带来了社会的剧变,而且也促使服装的变革更为迅速而明显。中山装就是在这一变革中诞生的。
以前的服饰样式变化不大,宽松肥大,遮盖了女性的曲线;反映了晚清时期,在封建伦理道德之下,人们的思想拘谨、保守、呆板;而且服饰和阶级身份紧密相连,有着繁复的制度和规定,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衣服是手工产品,历代服饰既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也反映我国的文明文化的历程。经历了晚清的发展,通商口岸的“洋布”、“洋装”渐渐进入城市百姓生活。而辛亥革命后,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青睐,到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服装五花八门――西服、粗布大衫、旗袍、学生装、欧式裙子。
民国初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和燕尾服作大礼服,裤为西式长裤。常服可用西式或袍褂,丧礼在臂上围黑纱。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穿裙子。”此种服制打破等级界限,不分尊卑贵贱,是对封建服式等级制的彻底否定。所以虽是官员的制服,但对生活权利的平等却起了表率的作用。即使宫廷的遗老遗少无一例外都要遵守服制平等的原则,有记载说:“宫廷内外,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补服翎顶朝珠,一概束之高阁。”
孙中山还提出“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作为改良服饰的指导思想,这一与现代文明接轨的服装观念在中国的实施,使得人人须臾不可离身的服装,彻底摆脱封建伦理的规范,向着实用、经济、卫生、美观的方向发展,这是服装史上的重要转折。
服饰变革中,最遐迩闻名的是中山装与旗袍。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服装。中山装五个扣代表中国五大民族,袖口三个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上衣四个兜代表东南西北全国的统一。中山装以特有的政治含义很快被中国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接受并迅速推广开来。
旗袍,是汉族女子在穿着中吸收了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行家把上个世纪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全国各地。当时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飞行术、骑马,奢华的社交生活和追赶时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来出现了“改良旗袍”,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显现玲珑突兀的女性曲线美,使旗袍彻底摆脱了旧有模式,成为中国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时装之一。
二、饮食方面
中国传统饮食为“中餐”,有南北、民族之分。通常南方饮食以米饭、海鲜为主,北方饮食以面食、肉类为主,少数民族的美食精华满汉全席为代表,另外,中餐还细分为八大菜系。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列强蜂拥而入,来中国的洋人与日俱增,从而把西餐烹饪技术带入中国。西餐冲击着中国传统饮食,西餐中常用原料进入餐桌,出现了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大公报》上广告《新式中秋月饼》(1906年9月9日)出现了这么一段文字:“本号不惜工本、置有外国机器,聘请旁通泰西化学饼师,选买上等洋面,精制各式面包、饼食,各样罐头、饼干,已蒙远近贵客光顾。……今再改良,以西式饼之材料制造中秋月饼,不独适口,而且花样新奇。”
三、社会风俗方面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1、剪辫易服
中国最早赴美国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这是在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对辫子与服装的认知。剪辫西服是大罪,这一层枷锁束缚了身体,更束缚了思想。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我们为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蠢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