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和考试研究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和考试研究
[摘 要]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的研究在当前考试界处于空白状态。本文意在从中国古代医学的地位,考察医学教育与考试对我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以便知古鉴今,发扬优秀传统,搞好当今我国医学教育与考试。
[关键词]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考试;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04X(2012)04-008-08
一、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研究命题之构想
对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进行疏理和研究,在当前国内考试界还是空白,由于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借鉴,大部分相关资料夹杂于经史子集中,收集、钩沉和消化这些资料非常困难,更由于受学科分野和本人的研究水平所限,虽然进行了一些思考、梳理和研究,但还存在不少困难、缺少和不足,也有很多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的地方。本人意在抛砖引玉,还恳请专家和广???读者相与评骘,赐之斧正,也希望更多的同行加入到这一研究行列中来,裨补其疏,阐精入微,以共掖于祖国医学教育和考试。
关于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的历史发展与成败得失,历代学者、医家多有论及,如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考试医学论》中指出:
医为人命所关,故《周礼》医师之属,掌于冢宰,岁终必稽其事而制其食。至宋神宗时,设内外医学,置教授及诸生,皆分科考察升补。元亦仿而行之。其考试之文,皆有程式,未知当时得人何如。然其慎重医道之意,未尝异也。故当时立方治病,犹有法度,后世医者,大概皆读书不就,商贾无资,不得已而为衣食之计,或偶涉猎肆中,剿袭医书,或托名近地时医门下,始则欲以欺人,久则亦自以为医术不过如此,其误相仍,其害无尽,岐黄之精义几绝矣。若欲斟酌古今考试之法,必访求世之实有师承,学问渊博,品行端方之医如宋之教授,令其严考诸医,取其许挂牌行道。既行之后,亦复每月严课,或有学问荒疏,治法谬误者,小则撤牌读书,大则饬使改业。教授以上,亦如《周礼》医师之有等,其有学问出众,治效神妙者,候补教授。其考试之法,分为六科,曰针灸,曰大方,曰妇科,曰幼科兼痘科,曰[科,曰外科。其能诸科皆通者,曰全科。通一二科者曰兼科。通一科者曰专科。其试题之体有三,一曰论题,出《灵枢》、《素问》,发明经络藏府、五运六气、寒热虚实、补泻逆从之理。二曰解题,出《神农本草》、《伤寒论》、《金匮要略》,考订药性病变制方之法。三曰案,自述平日治病之验否,及其所以用此方治此病之意。如此考察,自然言必本于圣经,治必遵乎古法,学有渊源而师承不绝矣。岂可听涉猎杜撰,全无根柢之人,以人命为儿戏乎?
其中回溯中医教育考试历史,评判得失,鞭辟时弊,颇有振耳发聩之功。
本文目的在于宣扬文化,提倡科学,整理国故,复兴名族;由神祗的医学进而为实验的医学,由玄学的医学进而为科学的医学,使其在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继续创新,展现新姿。
关于中国古代医学其分期可分为:先秦时期可称上古的医学;自两汉历晋、隋、唐、宋以至金元,可称为中古的医学;明清时代即为近世的医学。
上古的医学,最难征信;神话是研究历史重要的史料,所以在上古的有关文字篇章中,间亦记载神话的资料;至于在上古的医学书籍,虽然是中古的人所假托;但是因为沿用上古的名称,所以有若干医学书籍仍列于上古。
中古的医学,最为重要;如唐宋外国医学的输入,金元医学流派的竞争以及中世纪的医学著述,历朝医学的]变,医事的制度,疾病的名目,都详细记载。
近世的医学,如西洋医学的输入,日本医学的输入,极为重要,这是新医学的发轫,所以记载不厌求详。
我国古代的医学教育与考试就是循着中国古代各朝代发展的。
二、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基本概况及其独特优势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祖国医学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综合了中华民族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并且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即已上升到有较完整理论体系的阶段。它形成的标志是四部医学典籍先后问世。即:《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含《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和《神农本草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祖国医学从未间断地对我国历代人民和世界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这是祖国的光荣,也是我们足以引为自豪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远在公元前5~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一个“诸子逢起,百家争鸣”的文化高潮,各种学术思想都达到了一定高度。在这种客观环境的影响下,许多杰出的医学家们,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和当时以前的医学成就,著成了中医第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以朴素唯物论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医学理论体系,以此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体内部脏腑的相互关系,并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