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高等教育供给侧比较和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印高等教育供给侧比较和启示

中印高等教育供给侧比较和启示   摘 要:从供给侧视角考察,中印两国高等教育发展都面临着环境机会与挑战,如经济快速增长、高等教育量与质的矛盾、高等教育供给侧难以适应国内需求的快速变化等。本文重点突出中印两国高等教育理念、制度供给的差异,强调只有深化改革、保证质量、加大投入、创新驱动发展并相互学习,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可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供给侧;中国;印度;高等教育;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16)06-0078-08   Abstract:Seen from the supply side,th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both China and India faces the environmental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s, such 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supply sid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rapid change of domestic demand in China and in India.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differences in higher education philosophies and institutional supply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The article thereby proposes that only by deepening reform, guaranteeing quality, increasing the investment, developing under innovation-driven force,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and promot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can China and India avoid the “middle-income trap”.   Keywords:supply-side; China; India; higher education; contrastive analysis   当前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为目标,以改善供给体系结构、质量和效率为重心,着重改善要素供给,其中关键是提升人力资本,让科技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供给侧的基本要素包括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的资本、资源、劳动、制度、结构和创新等。与传统要素驱动不同,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由创新转化的生产力呈现级数效应。自古以来,中印两国在历史文化、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方面就十分相近。在当今新技术革命前夜,中印正快速崛起,两国都把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但从供给侧考察,中印高等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制度供给方面。因此,只有加快制度变革,不断提升供给质量,两国高等教育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中印高等教育PEST分析   PEST分析法着眼具有战略性影响的宏观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它一方面具有变动性和不可控性,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季羡林认为:中国、印度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中印两国颇多相似之处:文明古国、人口大国、新兴转轨经济体、发展中大国、同处亚洲且比邻而居;近代都曾跌入低谷,独立后艰难发展;进入2l世纪,中印两大新兴经济体先后崛起,越来越受到世界瞩目。中国高等教育深受政治环境影响。封建王朝时代“学在官府”,高深学问通过制度化科举考试直接为政治服务,“英雄不问出处”式的精英选拔使得封建帝制得以绵延持续近千年,成就了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唯一不曾中断者”。新中国成立后,高等教育也长期作为政治的奴仆,扮演过“阶级斗争”“政治教育”的角色;改革开放以后,欧美大学模式重新回到国家领导人视野。而印度“国家结构的历史缺陷意味着教育很大程度上是私营性质,所能获得的国家支持有限”[1]。在英国殖民之前,印度高等教育主要服务于宗教,之后则效忠于宗主国、防止殖民地爆发大规模社会冲突。人口方面,随着中国劳动年龄人口递减,新增劳动力数量将逐年下降。据预测,在2011-2020年期间,中国人力资本改善的速度将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2],这必然导致劳动力人力资本总量(劳动力总量乘以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