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和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基于面板数据模型.docVIP

FDI和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基于面板数据模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FDI和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FDI和湖南产业结构调整――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摘 要] 利用湖南1994~2008年的三次产业增加值与实际利用外资额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FDI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DI显著提高了湖南三次产业的产值水平,却未能有效推动湖南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 FDI;产业结构;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63(2011)01―0071―04   The Effect of FDI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Hunan Province: Based on Panel Data Model   GAO Xin-cai, ZHOU Xi-nan   (School of Economics,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ree industrial added values and the actual values of foreign investment in Hunan province from 1994 to 2008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by using panel data model. The result shows that FDI increased obviously the output value of Hunan three industries but failed to promote effectively the optimizing and upgrading of Hunan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FDI; industrial structure; panel data      随着中国经济的一路飘红,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不仅有持续的FDI流入,而且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之中。其中,FDI实际利用额由1994年的3.2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8.7亿美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从1994年的532.89亿元、589.72亿元、527.41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2007.4亿元、4 933.08亿元、4 216.16亿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由1994年的32.3%:??35.7%:32%调整为2008年的18%:44.2%:??37.8%。这一连串数据不仅彰显了湖南在中部崛起中所取得的局部成就,而且反映了14年间湖南FDI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更投射出FDI与湖南产业结构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有多大的强度,朝什么方向发展,隐含着怎样的意义?这些都是关乎湖南保持强劲经济增长趋势和实现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问题。因此,研究FDI与湖南产业结构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FDI与中国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文献回顾   “FDI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热”在国外由来已久,但真正进入国内学者的视野并引起强烈的研究兴趣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而大批实证成果的出现却到了21世纪初。郭克莎认为,FDI的结构性倾斜在加大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偏差的同时,也扩大了三次产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差别[1]。王美今等研究表明,FDI为我国1990年代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作出了―定程度的贡献,但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构成和GDP的产值构成之间存在的严重非对称性却是该时期产业结构变动出现库兹涅茨所描述的“错位与偏离”的原因[2]。方勇等则指出,FDI不仅把长江三角洲地区从工业化初期迅速带入了工业化中后期,而且通过调整社会资源配置和带动技术进步促进了该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3]。卢荻(2003)将FDI影响与中国经济的特定发展模式联系起来,发现在产业发展层面FDI确实有助于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然而这种贡献却是以妨碍生产效率改进为代价的[4]。傅强等在对我国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进行讨论后,得出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与引进外资有很强的相关性的结论[5]。王燕飞等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显示,FDI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FDI对第三产业影响不足[6]。黄日福等发现,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对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未能对产业结构产生明显的作用[7]。文东伟等的经验研究也证实了FDI确实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8]。   上述研究都对FDI与中国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差别,结论大相径庭,而且多将研究范围限定在国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