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T扫描和起步作文
CT扫描和起步作文
【摘要】 面对人人为之烦恼的起步作文之难,我们需要的是做个有心人。得益于医院CT扫描的切片成像,我们尝试了切片指导、定格观察、分段叙写的起步作文教学,以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降低学生作文的难度、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关键词】 起步作文; 指导切片指导;定格观察;分段叙写起步作文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80-02
老母亲不慎摔了一跤,尽管并不严重,恐担上“不孝”的罪名,忙不迭带老母亲前往医院,挂号、诊疗、CT扫描……好在无碍,万事大吉。庆幸之余,想到了CT室了医生的一番话:“CT检查就像地质学的地球剖面图,是对被检查人的脑部进行‘切片’式的扫描,也就是将球形的脑部进行横断式扫描形成多幅图像进行诊疗”
面对举步维艰的三年级起步作文,我尝试着接纳CT扫描的原理采用了“切片指导,定格观察,分段叙写”的起步作文教学模式,并自以为是地冠名为“起步作文一二三”??
1 分部扫描、切片指导
教作文,我们习惯于“一气呵成”地指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写一篇作文《XXXX》……”
然后引导审题,指导立意,形成结构,教师范文,学生习作……一路行云流水,洋洋洒洒,环环相扣,节奏明快。但教师停止指导的时候,往往也是学生“提笔忘意、思维枯涩、笔如千斤”的时刻,更多的是两节作文课结束了,可大部分学生的本面上还只有、而且仅仅只有模仿老师的那几个字“XXXX”。
江苏省特级教师张赛琴在她的一节快乐游戏作文《抢橡皮》中是这样做的:
从“手”的话题切入猜课题、明规则;
写
交流习作片断,教师小结
观察橡皮的形状、颜色、外观特征,闻橡皮的味道;
写
激励
交流习作的片断
“抢”前准备,描述心理,观察同桌(看表情猜心理)
写
抢橡皮(记住规则,听清声音),看场面
写
拟题
不难看出,张老师在《抢橡皮》这个游戏作文中,把一项活动有机地分成四大部分,进行指导。
大凡有过写作经历(哪怕上学时的作文)的人都知道,写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劳动,而是一项复杂的心理综合运作的过程。它包括了观察能力、听辨能力、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语言信息的回忆与运用能力、语言的综合能力、书写能力等等。对于在作文之路上刚刚蹒跚学步的三年级孩子而言,如果我们也渴望他们像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成年人那样具备了以上如此完整的能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切片指导,则让孩子们在习作过程中,有序分层进行部分思维活动的运作。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感慨“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了!??
2 定格观察、表象再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洋画家就擅长用一幅精美的图画来描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诠释做人的道理。齐白石的寥寥数笔,更在我们眼前呈现了一只只活灵活现的虾,仿佛一不小心沾到水面便蹦跳得无影无踪了,意境深远。细究其详,西洋画一幅静态的画面是如何给我们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呢?白石老人的寥寥数笔是如何让我们深入其境的呢?更何况中国画中特有的“计白当黑”,在那无色无墨的纸面上我们又是如何看出具像的“物”来的呢?我以为与视觉无关,皆因人在观察后产生的思维的延展性。在心理学领域称之为“再现表象”,并在表象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想象。皮亚杰认为,表象的水平依赖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据研究,三年级(8-9岁)的儿童其表象能力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同时想象的创造成分还保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不能在语词的水平上进行创造性想象。那么,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想象进行全面的完整的语言想象创造,很显然是操之过急了。
孩子们经常在冬日的课间玩一种叫作“定”的游戏。三到四人同时游戏,围成一圈或互相追尾,边唱边跳,轮流领唱,领唱人随自己意愿在任意时刻突然叫一声“定!”所有参与游戏人必须“定”下来,保持“定”瞬间的姿势、表情乃至眼神。这不就是影视艺术中的“定格”吗?聪明的游戏、艺术的游戏!这一“定”运用到起步作文的教学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呢?
在一次日记训练中,我也尝试了“定格”的巨大作用。
那天日记没有内容(三年级习作起步,为了配合作文做好训练,我一般有目的地布置范围作文),临近放学的时候,我走进教室说:“今天晚上没有作业……”话音未落,教室里沸腾了,像开了锅的水,“有的人高兴得跳起来,有的人高兴得举起了双手,更多的人高兴得叫了起来。”(学生日记语),我高喊一声“定!谁也不许动!”做惯了游戏的孩子们纷纷定格,只是个个满脸的诧异。我接着说:“没我的许可,谁也不许动一动。现在,请同学们保持身体不动,悄悄地看看其他同学,看到了什么,就记住了。今天晚上回去把这件事记下来,题目就叫做《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