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和极少主义.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设计和极少主义

中国建筑设计和极少主义   摘要:结合实例分析极少主义的特点,从现代建筑设计角度,探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手法,理念。   关键词:极少主义;空间;光线;纯粹;场所   “极少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术流派。源于抽象表现主义,一般按照杜尚的“减少、减少、再减少”的极致原则以画面进行处理构图,造型语言简练,色彩纯淬,空间被压缩到最低的平面上,采用纯客观的态度,排除创做者的感情表现。”在建筑上,他们以减少、否定、净化来摈弃 多,去繁从简,获得建筑最本质因素的再生,获得简洁明快的空间,并在简洁的表面隐藏着复杂精巧的结构。表现的是空间的质量,材料的体现。   60年代首先出现的简约风格是我们叫(光效应艺术Oprical Art和色域绘画Color Field,或称硬边画派Hard Edge)。光效应艺术风格简称欧普艺术Op Art,与波普艺术风格一词也正好押韵,是西方现代美术中特定的美术思潮和流派概念(这一概念并不涵盖传统美术中具有“抽象因素”、“抽象手法”和“抽象样式”的美术)。在实际中,抽象性艺术的含义较宽,可以和具象艺术相对,是西方现代艺术中各种具有抽象特性的艺术现象。   它的创始人是长住法国的匈牙利人瓦萨雷利(Victor Vasarely 1908-),他也曾在包豪斯学校担任教师。他采用方格系统来作画,间或运用不同的色彩体系和发光效果。以此制造有震颤感的多度空间视觉效果。这样设计方式有意识地干扰人的视觉反应,强调有节奏的视觉颤动来展示其中蕴含能量。他是将单调的现代都市生活转变成多种形式多种模式的确定的美。   在欧洲,60年代是现代艺术发展的黄金十年,现代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段层出不穷,出现了“许多非绘画非雕塑的艺术流派:装置艺术,环境艺术等。这些艺术流派在六七十年代又成为现代艺术的主要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段大大越出了人们对艺术流派概念的理解,在寻找新的创作途径的同时也对艺术流派的本质不断提出疑问,就连艺术评论家也对其中的界定各持已见。当人们抱怨各种各样的艺术流派不知所云时,艺术家却认为反映大众的社会生活是他们的创作来源。艺术与人们之间存在的这种交流上的障碍也是那时的普遍现象。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艺术的多元化多样化倾向和后现代主义理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了最初的模样。   波普风格在美国的流行也说明现代社会中商业文化的威力,它是用广告式的形象将艺术变得通俗化。它的出现是对唯我独尊的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的直接挑战。其中理性冷静的简约极致的风格是这种抽象艺术的最大特点。如果说波普艺术是集中反映西方工业社会繁华的商业文化,那么简约艺术则体现了工业社会的高技形象。   其中乔纳森.格兰森在《新现代》一书中称“极少主义”是“90年代的风格”,“极少主义”不是凭空来的,它有其渊源的。“极少主义”是对抗后现代繁杂的装饰的错乱产生的(当然也不尽于次),“极少主义”艺术也是对抗以德库宁、波洛克为代表的抽象主义和过于繁多的创作方法和材料而产生的。喧闹与混乱之后该是静默和有序似乎是个道理。   另一种更为极致的抽象风格叫色域绘画,或硬边画派,因画面构成是大块的平涂色或是清晰的色带组合而得名。这一流派的形成也要得益于包豪斯传统。其中就有二战时抽象画家阿尔伯斯(Joseph Albers l888-1976)他从德国流亡到美国,在包豪斯的艺术学院里讲学,在哪期间培养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抽象艺术家。其作品在60年代成了抽象艺术的现代经典画。也符合抽象一词的本义(既人在认识思维活动中对事物表象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   我对极致的东西有偏好,并非特指建筑,是视觉和美学的偏好。在故宫的雕檐彩画前无所适从,也许是密集恐惧症,但是却会被百米红墙感动。看来真的是形式越单纯的东西越能接近事物本质,越能让人震动。   极少我觉得不是“少”就好,而是一切多余的东西的精华,多一分不行,少一分不够。仿佛只要再瘦一分就会嫌瘦、再胖一分就会嫌胖。   他只是一种定义,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美学的倾向,是一种激情后的沉淀,繁华后的温馨。是少中有多,也并不能描述建筑的全部,只是建筑的一种可能,建筑也能这样做设计。   我们可以认为无论是极少还是极多都遵循着艺术的规律,即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正如一位长者所说,如果对象共性很强就必须找出它们之间的个性,反之就应该找出他们的共性。好的艺术必然是站在两者的平衡点上。   极少之所以“少”,就是因为极少后面隐藏了“多”,也正是这些幕后的“多”凸显了动人的“少”。   我觉得“极少”是一种“场所”的创造,而创造的手段就是“纯粹”。“场所”因其承载了某些历史的记忆的信息,从而得以引起人们某种情感上的共鸣。场所的创造手法有很多种。世界的本质表现似乎是多元的和纷杂的,作为对比,“纯粹”一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