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生山白兰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年生山白兰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12年生山白兰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摘要:以12年生山白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山白兰的生长过程和林分生物量累计与分配规律。结果得出:林分总生物量为62.52 t?hm-2,乔木层生物量50.04 t?hm-2,占林分总比例的87.48%,灌木层、草本层、腐殖质层生物量分别占林分总生物量的10.88%、0.27%、1.61%;林分净生产力为5.22 t?hm-2?a-1。为今后评定山白兰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以及制定生产经营方案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山白兰;生物量;林分净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S7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5   1引言   山白兰(Paramichelia Baillonii)为木兰科(Magnoliaceae)合果木属(Paramichelia)植物,别名拟含笑、合果木、山桂花、大果白兰、山缅桂。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适生于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疏松壤土或沙壤土,对土壤肥力要求不十分严格,在山脊土壤较瘠薄的地方亦能生长良好[1]。抗风能力较强,具有净化环境和抗污染能力。山白兰在林下天然更新能力较差,但山白兰具有萌蘖能力,采伐后可萌芽更新。多散生于海拔700~1 500m处[2]。山白兰是广西重要的珍贵树种之一。   2研究方法   2.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居仁村内,地理位置为北纬22°34′31″~22°46′51″,东经108°15′14″~108°22′22″,该地区属南亚热带南缘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6℃,极端高温40℃,极端低温-1.5℃,10年积温7 600℃,水热条件较丰富,年降雨量1 280 mm,雨量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1%,年蒸发量1 250~1 620 mm,年日照时数1 450~1 650 h,年均空气相对湿度约79%,年无霜期达342 d,少有冰雪。试验地位于山坡中部,海拔高度约150 m,坡度为20°~30°,西南坡,土壤类型为砂页岩发育形成的赤红壤,土壤厚度为80 cm以上,腐殖质层厚度为10~15 cm,保水保肥尚好。本试验林地是2002年营造的山白兰人工林,面积为0.11 hm2,郁闭度为0.8,林分密度为:1 267株?hm-2。林分平均树高为9.76 m,平均胸径为8.98 m。林下草本植物主要有:铁芒箕(Dicranopteris dichotoma (Thunb.) Bernh)、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东方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半边旗(Pteris semipinnata)、海金沙(Lygodium japonicum)等。   2.2生物量、生产力的测定计算   将各径阶平均木伐倒之后,平均木各器官的生物量测定均采用在现场称全部鲜重后,取样带回实验室内,在85℃恒温下烘干至恒重,计算样品的含水率,再根据样品的含水系数换算整株平均木各个器官的干重。地上部分采用Monsic分层切割法测定生物量[3],按2 m划区分段,分干材、干皮、树枝、树叶测其生物量鲜重,并各取200~500 g样品;地下部分根系采用全根挖掘法[4],分根蔸、粗根(d≥5 cm)、中根(5 cmd2 cm)、细根(d≤2 cm)收集,称其生物量鲜重并取200~500 g样品;林下植被采用样方收获法[5],在每个标准地内各设2个面积为1 m×1 m的小样方,调查样方内植物种类、高度等,按腐殖质层、草本层、灌木层分别测定鲜重量,并各取样200~500 g;将样品带回实验室测定含水率和干重,根据林分密度推算单位面积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   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将生产的有机物质减去林木呼吸的消耗量所剩下的部分称为净生产量[6],在前人的研究中,生产力的估算指标一般采用单位时间内平均净生产量,而在本次研究中,生产力的估算指标采用净生产量,计算公式如下:   NPP=Wa   式中:NPP为年平均净生产量,W为林分或器官生物量,a为林分年龄山白兰干材、干皮、枝条、根系的平均净生产量,是按照各器官生物量被乔木的年龄所除,叶生物量则以叶在林木上着生5年计。林分内灌草人为干扰一般,灌木数量较少,以20年计算灌木层生物量;以5年计算草本植物及腐殖质层平均净生产量。   2.3数据处理   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对原始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模型拟合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方程拟合及分析。   3结果与分析   森林生产力一般是指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或固能的速率,第一性生产力则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以有机物形式而蓄积能量的速度;生产者产生的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