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和差生成败归因成就动机差异研究.docVIP

优生和差生成败归因成就动机差异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生和差生成败归因成就动机差异研究

优生和差生成败归因成就动机差异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优、差生的成败归因和成就动机差异。方法 采用归因和动机量表对初中优、差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成功情境,优、差生能力(F=4.64,P0.05)和教学质量(F=12.37,P0.01)归因城乡差异显著 ;②失败情境,优、差生教学质量归因城乡差异显著(F=10.87,P0.01);③优、差生避 免失败动机城乡差异显著(F=8.29,P0.01)。结论 优、差生成败归因与 成就动机差异显著。   【关键词】 成败归因;成就动机;优生;差生      A Comparison on the Attribution of Success or Failure, Achievement Motivation be tween High-achieved and Low-achieved Students.Wang Xiaolin, Liu Peiz hen. School of Education, Qufu Normal Universitiy, Qufu 273165,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differences of attribution and motiva tion between the high-achieved and the low-achieved. Methods Th e subjects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the Attribution Scale and the Achievement Mot ivation Scale. Results ①When successed,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s were found under ability(F=4.64, P0.05) and teaching(F=12.37, P0.01)attribution. ②When failed, significant interacti on was found under teaching(F=10.87, P0.01)attribution. ③Signi ficant interactions were found under avoiding-failure motivation(F=8.2 9, P0.01). Conclusion There were obviously differences of attr ibution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betwe en the high-achieved and the low-achieved.    【Key words】 Attribution; Achievement motivation; Iow-achieved student s; High-achieved students      归因(attribution)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既往对中学生归因与成就动机的研究 多集中于探讨年级、   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1,2]。区分出优、差生,探讨成败归因 与成就 动机差异的研究一直较为薄弱。本文通过优、差生的成败归因及成就动机的比较研究,揭示 优、差生成败归因与成就动机的差异,为后继深入研究优、差生的动机特点提供实证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优生与差生选择标准:①期中与期末考试平均成绩位于班级前10名和后10名 者;②班主任教师的评价;③剔除智商特高与特低者。在济宁城、乡中学选取有效被试529 人:优生266人,差生263人;城市253人,农村276人。   1.2 工具 ①考试归因量表:由考试成功和失败量表组成。5   点记分,得 分越高归因倾向 越强。量表再测信度为0.81(P0.01),效标效度为0.48(P0.01)。按照 2×2×2原因维度设计,分为能力、持久努力、身心状态、临时努力、任务难度、教学质 量、运气、他人帮助;②成就动机量表:Gjesme和Nygard编制,叶仁敏修订。4点记分,成 就动机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减去避免失败的动机构成,得分越高动机越强。量表分半信度为0. 77(P0.01),效标效度为0.58(P0.01)。   1.3 方法 以年级为单位召集被试统一施测。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处理,进行多元方 差分析。      2 结 果      以优差生、城乡为自变量,对考试成败的8种归因项做多元方差分析。      2.1 成功情境下优、差生归因特点分析 表1可知:①成功情境下,在能力、持久努力、身心状态、临时努力和教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