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跨界演绎之艺术文化创意和文化模式.docVIP

古琴跨界演绎之艺术文化创意和文化模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琴跨界演绎之艺术文化创意和文化模式

古琴跨界演绎之艺术文化创意和文化模式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场古琴音乐会演出所呈现的艺术进行评论,思考古琴音乐、古典音乐的跨界演绎,思考古琴音乐作为文人音乐的定位与发展。   【关键词】 古琴;跨界演绎;艺术;文化;创意;模式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古琴音乐,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人雅乐之代表。2003年,古琴音乐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古琴音乐渐渐成为修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选择。然而,在各种音乐、艺术、娱乐、游戏等现代生活语境下,古琴音乐如何发挥其艺术魅力进入现代人的文化生活,并再度成为上流社会的宠儿,维续其作为高雅艺术的身份,值得各方的思考。   在大众的印象中,古琴音乐由于音量不大,很少出现在现代剧场艺术中,常常作为背景音乐萦绕在书店、茶室等环境中,或者在静寂的室内氛围内演奏或聆听欣赏。然而,2017年6月24日晚在福建省大剧院的歌剧厅的《乘物游心――钧天云和古琴音乐会》的跨界演绎改变了笔者脑海中对古琴音乐的刻板印象,也引发了笔者对古琴艺术现代化的一些思考。   一、古琴跨界演绎之艺术创意   作?椤肮?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这场古琴音乐会如何诠释与演绎经典,首先在于通过艺术创意来获得听众的认可。然而所有的探索与创意都必然存在优点与缺点。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讲的正是这样的道理。这台音乐会从音乐内容、音乐样式与舞台诠释等方面突出了良好的艺术创意,也夹杂着不可避免的艺术效果。   在古琴经典曲目的选择中,音乐内容的立意决定了其艺术创意。本台音乐会以重新诠释、重新演绎和重新改编古琴经典曲目为主,结合改编的电影音乐与创作的新作品,音乐内容丰富,涵括了高雅的古琴音乐、通俗的电影音乐与脱俗的佛教音乐。音乐会曲目选取了南宋姜夔创作的《杏花天影》、汉代蔡邕创作的《幽兰》、南宋郭沔创作的《潇湘水云》、唐代创作的《神人畅》与根据唐诗《渭城曲》创作的《阳关三叠》,改编了《流沙》(宋昭?阿伊斯)、《艺伎回忆?h》(约翰?威廉姆斯)、《卧虎藏龙》(谭盾)三部电影音乐的《流沙龙》,以及根据佛教《般若波罗蜜心经》创作的《心经》。   在音乐内容的诠释与演绎中,《流水》的二重奏编配相当出色,两位演奏者的气度与意蕴也表现得细腻而从容,仿佛是伯牙所鼓之“巍巍乎,若泰山”,立刻呈现该形象于善听的钟子期心中;琴声中高音区的一唱一和与低声区的持续涌动、此起彼伏,既能暗合二重奏的音乐形式,又能传达“流水”故事的音乐意象与意境。当然,中西乐器跨界互动作品《阳关》,一开始的吉他音阶与音色,想要传达西域的别样风情,然而当古琴音色与主旋律出现时,前面的吉他引子仿佛是带着塑料黑帽子与白玉的关系,显得相当突兀而不协调。当然,作为跨界尝试,无论成功与否,这样的乐器组合还是值得探究的。吉他音律与古琴音律的协调方面尚有进一步尝试的空间。   其次,在音乐样式方面,不仅展示了独奏、重奏、合奏、琴歌等传统音乐样式,还加入了用古琴音乐与太极表演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突破了古琴原有的静态聆听艺术范式,从美视美听入手,开启了视听一体的表现形式与审美范式。   第三,在舞台诠释方面,结合现代舞台布景、灯光与音效的美学理念,在舞台上营造出山水画的画面感,通过灯光与追光效果,仿佛置演员于山水中,山水意象美尤其突出。演员不同位置的错落与布景相映衬,显得意境悠远而宁静,烘托出古琴音声的形象。值得肯定的是本次演出的音响与音效相当出色,把古琴泛音、吟、托等手法产生的细微音色、音量变化发挥得淋漓尽致,让听众在远处也能听到音声的精妙变化。   二、古琴跨界演绎之文化创意   古琴文化要面对现代观众,要吸引现代观众,不仅在艺术创意上要有所变化,而且文化创意也需与时俱进。这台音乐会不仅以表现古琴音乐为主,适合不同听众群体的旋律审美需求,还能彰显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高雅文化特质,尝试中西古典文化、通俗文化与佛教经典文化的跨界融合。   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主要特点在于乐器、音乐素材与音乐组织结构。在单个节目乐器组合中,《阳关三叠》的古琴、洞箫乐器与吉他的组合,既体现了中西音乐文化的跨界,也体现了古典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融合;《流沙龙》中大提琴、小提琴与吉他也是古典文化与通俗文化的跨界;《神人畅》中古琴与太极则代表了两种不同艺术的跨界。   在音乐素材与音乐组织结构方面,电影音乐《流沙龙》的旋律属于通俗音乐、《心经》的旋律属于佛教音乐、《杏花天影》《幽兰》《流水》《潇湘水云》《阳关三叠》《神人畅》的旋律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但是表演艺术家在演绎时,也根据舞台表现的需要,进行调整旋律结构、和声织体以及配器,将中国古琴旋律用西方音乐编曲技术进行融合,产生了较有新意的音乐形象组合。   在整台节目中,古琴名曲《杏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