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综述.docVIP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综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综述   [摘 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棉纺织业得以迅速发展。本文试图从一战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发展现状、得以发展的原因及影响入手,对近年来中国大陆、港台及海外地区对一战与中国棉纺织业发展关系的研究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在肯定成就的同时,并尝试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   [关键词]一战;中国棉纺织业;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正处于初创阶段、发展严重滞缓的中国棉纺织工业带来了意外的机遇。1914-1922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在产业规模、市场份额、地域分布等许多方面获得了极其显著的发展,不但结束了多年的萧条局面,而且为其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于19世纪60年代初发端于缫丝业和毛纺织业。棉纺织工业虽然到19世纪末期才诞生于东南沿海,发展迅速,并发展成为近代纺织工业的主导部门,而且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也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棉纺织工业发展史不仅是经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也同样不可或缺。它代表一段丰富的社会生活,反映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和新兴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趋势。重新审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已成为现今近代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一部棉纺织工业史,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个中不仅有创业的艰辛,萧条时期的惨淡经营,也有高速发展带来的卓越成就和喜悦一一其典型性是不言而喻的。   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随着机械棉纺织业的蓬勃发展,棉纺织史的研究工作日益展开。主要著作有方显廷的《中国之棉纺织业》,叶量的《中国纺织产销志》,全国宝《中国棉业问题》等。1949年以后,学术研究更迅速地走上正规。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学术思想日渐解放,百家争鸣的气氛不断浓厚,早期研究角度比较保守、经济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也在逐渐改善。不仅研究著述的经济理论基础增强,研究范围也更加广泛。严中平的《中国棉纺织史稿》、周秀莺的《第一次世界人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郑友摆的《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杜询诚《日本对旧中国的投资》、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严中平编辑《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姚贤镐《中国对外贸易史资料》等都是棉纺织史研究中的代表性著述。不定期刊物《中国近代纺织史研究资料汇编》和纺织专业著述《中国近代纺织史》的出版,更表明了纺织史研究的专业性在不断加深。   一战时期,我国棉纺织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王艳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营工业的发展研究》中对一战期间我们棉纺织业的发展情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文章说,大战爆发以前,中国的棉纺织品市场主要被英国产品所占领,大战爆发以后,英国因忙于战争,向中国出口的棉纱数量明显减少。民营棉纺织生产的外部压力明显有所减轻,并出现了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在空前丰厚的高额利润刺激下,出现了民营资本创建新纺织厂的热潮,纱锭、布机等生产设备的增长非常迅猛。1914-1922年民营资本共创建新厂44家,拥有的纱锭数由1914年的503104枚增加到1922年的1632074枚,拥有的布机数在同期内由2566台增至7817台,都增加了两倍以上。而同期内民营纱厂的纱锭与布机占全国纺织业的比重,也各自从52.62%增至66.24%,从51.39%增至61.73%,分别都有大幅度上升,发展速度可谓空前。[1]   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之后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原因,彭红英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包括棉纺织业在内的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得以发展的原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洋货进口的剧烈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具体到纺织业来说,1915年到1918年我国的面纱进口总量从2685528担下降到1131631担,从而创造了民族资本纺织厂产品畅销和获得厚利的好机会。此外,针对棉纺织业建厂高潮发生在一战结束后的原因也做了论述,文章认为,一方面,新建规模较大的新厂需要相当时日;另一方面,欧战期间,英美纺织及其的生产也受到限制,且运输也极困难,所以纺织厂建厂高潮是1921-1922年。[2]张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中认为,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人战爆发。中国棉纺织工业在战争的炮声中开始了新纪元。一战发生以后,英国棉制品不能继续东来。中国和远东其它地区及东南亚各地原本由英国占据的机制细棉纱布市场随之出现了空白。一向以发展海外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日、印两国棉纺织业遂逐步转向争取这一新市场。由于两国棉纺织业本身水平有限,无法同时控制新、旧市场,因而不得不减少粗棉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于是给生产20支以下粗纱为主的中国棉纺织工业让出了很人一部分产品市场。[3]孙长斌在《一战时期中国经济变化与民主革命新因素的成长》中认为,一战的爆发使得欧洲列强在华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