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达川区龙会乡玉米生产现状问题和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达川区龙会乡玉米生产现状问题和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摘 要:玉米是龙会乡主要旱地粮食作物之一,不仅高产、稳产,生产潜力大,而且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具有食用、饲用和多种工业用途,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粮食作物。本文通过多年来对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本镇的玉米生产提供有利的对策。
关键词:玉米;生产现状;问题;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龙会乡第二大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全乡玉米生产有较大发展,其栽培技术水平、单产和总产量都有大幅度提高,这对于全乡粮食的稳定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龙会乡基本情况
达川区龙会乡地处达州市铁山以西,巴河东岸,距县城50?N。辖10个村102个社。总人口10240人,其中;农业人口9710人,耕地面积12731亩(1亩=1/15公顷,下同),其中田面积8380亩,地面积4351亩。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
二、玉米生产现状
龙会乡玉米种植面积以2013年最大,达到5917亩,总产最高,达到2520.6吨;单产水平不高,一直徘徊在415千克左右,略低于全区玉米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三、玉米生产存在主要问题
1.家庭式分散经营,整体效益差。主,农业劳动力人均种植玉米面积只有半亩多,投入的种子、肥料、农药、劳力等生产成本较高,单产低,效益差。
2.品种多、杂,布局不合理。玉米品种多、杂、乱。自2000年《种子法》施行以来,种子批发和零售者众多,目前在生产中推广的玉米品种在50个以上,主推品种不突出,生产布局也不合理,一些品种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产量。
3.习惯粗放种植,密度偏稀。由于劳动力缺乏,加之农民片面地追求玉米棒子“粗、大、长”,种植密度偏稀。据近10年调查,全乡最高密度3000株/亩,最低密度1850株/亩,平均不到2200株。密度过低,尽管单株表现好,但产量较低。
4.耕地质量较差,土壤肥力低。由于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后,很少施用有机肥,土壤瘠薄,土层较浅,保水保肥能力较弱;加之化学肥料施用量越来越大,导致土壤粘重板结,土壤质地较差,土壤肥力低。
5.轻简化技术不健全,机械化程度低。机械化进程缓慢,只在部分平坝地方实行机械化耕作和机械化脱粒,大部分丘陵地方还是人、畜耕种,与现代化生产要求差距大。
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规范改制,推广良种
为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在头年小春播种时节,实行规范的旱地改制,推行双三尺(1尺=1/3米)和双二?五尺对开,做到小春、大春两不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良种是作物增产的基础。根据我乡的生产条件主要推广紧凑型或半紧凑型中熟品种。近年全乡重点推广5个品种,如同玉11、高玉132、成单30、贵玉2号等高产品种。
2.适时早播,培育壮苗
(1)确定育苗时间。一般气温稳定在10―12℃就可播种,我乡600米以下地区在3月5―8日前播种;海拔600米以上地区在3月10―12日播种。
(2)选择育苗方式。以肥团育苗为主,撒播育苗为辅。肥球制作,取优质菜园土2份加人畜粪1份,按亩加过磷酸钙30千克、磷酸二氢钾0.5千克,硫酸锌1―1.5千克,混合适当清水粪,提前半月堆沤腐熟,有条件地方可加入1千克壮秧剂和3%辛硫磷颗粒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效果更好。
(3)肥团育苗优势。玉米肥团盖膜增温育苗,一般比撒播可增产15%―20%。其优势:①错开农活,提早播种、早成熟。②幼苗营养充足,根系发达健壮,促使苗壮抗旱抗倒伏。③肥团育苗在移栽时,根系不受伤。④节省种子,直播亩需种3―4千克,育苗只需1.5千克。⑤每球一苗,不存在间苗,争水分、养分的问题,幼苗耐旱,可以保证苗齐、苗全、苗壮。
(4)培育玉米壮苗。播种结束后,搭拱盖膜,压严四周,增温保湿;出苗后,应早管勤管,控制好温度、湿度,严防高温烧苗;移栽前,揭膜炼苗和施送嫁肥,栽前2天亩用尿素5千克兑20担清水粪淋苗,促根壮苗;当苗长至二叶一心时,抢晴天移栽,真真做到早育早栽。
3.规范移栽,合理密植
玉米最佳移栽叶龄控制在2.5―3.0叶期,抢晴移栽。移栽时实行玉米大小苗分级、错窝、单株、定向,根据土壤肥力情况,一般亩植3200―3500株左右。移栽后及时浇施清粪水。
4.科学施肥。坚持平衡配方施肥
实行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其比例为4:2:4,由于玉米对磷肥特别敏感,因此从玉米根的吸磷能力考虑,磷肥应作为基肥或早期追施;钾肥不足,影响光合作用,根系发育不良,吸氮量相应受到影响。
坚持按标准施肥,实行“重底、早巧适、猛攻苞”的施肥原则,一般亩产500千克,所需氮磷钾总量在38千克,其中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