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和清代学术史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章太炎和清代学术史研究

章太炎和清代学术史研究   提要:章太炎是20世纪国内对清代学术史进行系统总结的第一人。在论清初学术时,章太炎彰显民族主义旗帜,以是否具有民族气节为准绳,赞扬王夫之而贬低黄宗羲。对清中期学术,章太炎毁誉参半,反映了他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他还将乾嘉学者划分为吴、皖两派,并旗帜鲜明地扬皖而抑吴。对晚清学术,章太炎贬低魏源、龚自珍等今文经学家,而赞扬俞樾、黄以周、孙诒让等古文经学家,突显了他关于学术与政治的立场。尽管章太炎研究清代学术史也有不足,但他在研究中所持的开拓精神、关注现实及民族命运的情怀,都值得珍视。   关键词:章太炎 清代 学术史 民族气节      章太炎(1869-1936年),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太炎是他的别号。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思想家、民主革命家。1904年,章太炎发表了题为《清儒》的文章,对清朝200余年的学术变迁史进行系统总结,从而拉开了20世纪学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序幕。对《清儒》一文,学者评价很高,如周予同指出:“要了解清代三百年学术史,一定要读这篇《清儒》,它是清代学术的概论。”朱维铮则认为:“近一个世纪人们讨论清学史,多半将此篇当作继续研究的起点。”姜义华也认为,该文“对清代学术流派及其演变作了高度概括而准确精要的总结。”   以上3位学者的评论,确非过誉之辞,笔者均表赞同。但是,《清儒》一文侧重于对清中期学术流派的总结,而要想对章太炎清代学术史研究成就进行客观、系统评价,还必须结合章太炎所写其他文章,如《衡三老》、《非黄》、《书吕用晦事》、《颜学》、《学隐》、《别录甲》、《别录乙》、《悲先戴》、《释戴》、《汉学论》等,及所著《国故论衡》一书。惟此才能全面客观地洞察章太炎在20世纪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开山地位,以及章太炎清代学术史研究的特色。      一、论清初学术,彰显民族主义旗帜,褒王而贬黄      对清初三大家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的研究,是凡研究清代学术史学者均不能回避的重要课题。章太炎亦不例外。他在研究清初学者时,以顾炎武为中心进行评论。他的研究彰显民族主义旗帜,对王夫之评价最高,而对黄宗羲指责颇尖锐,他的观点带有明显的褒王贬黄倾向。   清初诸儒中,章太炎首先推重的是顾炎武。具体表现在:其一,充分肯定顾炎武的民族气节。“顾炎武遭东胡乱华,独发愤,欲综理前典,为《姓氏书》,未就。其目日:姓本第一,封国第二,氏别第三,秦汉以来姓氏合并第四,代北姓第五,辽金元姓第六,杂改姓第七,无徵第八。其条贯度齐至明……余于顾君,未能执鞭也,亦欲因其凡目,第次种别。体大,宜专为一书。”从此语可以看出,章太炎从内心深处仰慕顾炎武,此语意在继承发扬以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清初学者的民族主义精神,在清末从事反清活动。章太炎回忆说:“余身预革命,深知民国肇造其最有力者,实历来潜藏人人胸中反清复明之思想也。盖自明社既屋,亭林、船山诸老倡道于前,晚村、谢山诸公发愤于后,攘夷之说,绵绵不绝,或隐或显,或明或暗,或腾为口说,或著之简册,三百年来,深入人心。民族主义之牢固,几如泰山磐石之不可易。是以辛亥之役,振臂一呼,全国响应,此非收效于内诸夏、外夷狄之说而何?”。其二,盛赞顾炎武把“致用”与“求是”充分结合的治学态度和方法。章太炎认为顾炎武治学严谨,强调学术基础的重要性,反对无根之学,“盖宁人所以启清儒户牖者,《音学五书》、《日知录》为最著。然握其枢者,读经会也。非是,皮之不存,而毛焉所附乎?”又如,章太炎认为顾炎武专心实学,不尚玄言,反对空言义理,“近世顾亭林、陆桴亭,亦专心实学,不尚玄言。桴亭虽未尝反对性天之说,亭林则斥理学家为明心见性之儒矣。”   顾炎武对章太炎一生影响巨大,如早年他仰慕顾炎武而改名绛,别号太炎。晚年章太炎在苏州讲学,也以顾炎武为榜样,提倡“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精神,继承顾炎武讲学以救时的传统,“1932年5月,太炎到苏州讲学,特别表扬‘儒行’,标出‘行己有耻’之旨,显然是有现实的政治目的的。他要告诉国人、提醒政府,不抵抗外国的侵略,是极为可耻的。之后,他决心长住苏州讲学。这不是退隐,而是要继承顾炎武讲学以救时的传统。”从这点可以看出,章太炎无论是讲学,还是著述;无论是早年从事革命活动,还是晚年专心治学,始终做到历史感与现实感的息息相通,始终将历史研究置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之中,那种认为章太炎晚年革命意志消退,与时代隔绝,已变成宁静的学者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但章太炎对顾炎武也有所批评,主要是认为顾炎武民族气节虽高于黄宗羲,但若与王夫之相比,则略为逊色。他说:   季明之遗老,惟王而农为最清。宁人居华阴,以关中为天府,其险可守,虽著书,不忘兵革之事;其志不就,则推迹百王之制,以待后圣,其材高矣。征辟虽不行,群盗为之动容,使虏得假借其名,以诳耀天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