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运甫和大美术实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袁运甫和大美术实践

袁运甫和大美术实践      袁运甫先生自1956年被调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教以来,以“大美术”的综合性专业教育为主旨: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艺术教育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壁画。公共艺术领域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艺术教育的实践,并取得了在国内深具影响力的突出成就。于1990年获得了首都高校专业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所关注的艺术方向。正是一条在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当代科技发展而推进的现代艺术进程。他的艺术咸长与新中国的历史同步,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的艺术足迹遍布水粉画、彩墨画、装饰艺术、公共艺术、美术理论及美术教育研究等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取得卓有影响的成就。曾出版《袁运甫画集》、《袁运甫论水粉》、《袁运甫彩墨画》、《悟艺集》、《装饰艺术散论》、《有容乃大》等。2005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向世界博物馆推荐丛书?袁运甫》,全面展示了袁运甫先生在各个艺术创作领域里的成就。         “写生是一场战斗”      吴冠中先生在《向世界博物馆推荐丛书?袁运甫》画册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写生是一场战斗,没有这种基本的战斗经历的人要上艺术战场,难以设想。我和袁运甫是在长期的写生战斗中培养的战斗友谊。我们仿佛是走过了艺术长征的老战友;我们经历过的战役从上海、南通、苏州、吴县、黄山、庐山、武汉、三峡。白帝城、奉节。重庆。一直到浙江温岭及胶东的许多渔村,我们画过同一个对象,或各画不同的对象,在作品与被写生的对象的差异间,彼此比较,便更深入理解各人的着眼点与不同的情思。”这些平易、精炼的语言,既写出了两位艺术同道的深厚情谊,也写出了艺术的真知灼见。   画册共收录色彩写生作品116幅,其中最早的一幅是袁运甫先生1950年在杭州国立艺专求学期间画的一幅习作。当时这幅水彩静物作品曾被任课教师朱金楼张挂在教室里作为示范作品。画册所载的大部分色彩写生作品曾在2004年举办的“袁运甫教授五十年艺术回顾展”上展出过。最为突出的当属水粉画,那些时隔30多年乃至50多年的水粉写生。在展览会上给人一种清新扑面的感受。   在袁运甫先生的色彩写生作品中,民族的色彩观与西方印象主义的色彩观并行不’障且融合在一起。他早在受教于董希文先生的过程中,就开始体会民族色彩的运用。此外。在以民族的,民间的。现代的、综台的艺术为学术取向的中央工艺美院学术群体中,袁运甫先生对民间美术和装饰艺术的学习和研究尤为自觉。他从张光宇先生的“新中国画”主张、庞熏聚的《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雷圭元的《新图案学》等中不断获得对民族艺术和装饰性艺术的精深理解。他还通过临摹敦煌壁画:收藏民间年画,带着学生去潍坊、桃花坞。杨柳青等地上课,深入各少数民族地区采风学习、体验生活,和民间画师一起研究等,以此体会单纯、强烈而具装饰美感的民族绘画色彩的实践和运用。   袁运甫先生上世纪70年代的水粉写生。色彩雅致。纯静很难想象,在一个艺术路线等同于政治路线的年代,袁运甫先生能够独守内心的艺术世界,细心揣摩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色彩观,并在写生中摸索这些艺术流派对光、色的再现及创造性表现。在1972年到1973年的两年时间里。在河北李村干校农场,袁运甫先生和吴冠中先生两人背起粪筐结伴去写生,而被同学戏称为“粪筐画派”。在不间断的写生过程中,袁运甫先生不仅对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色彩表现有了深刻体会,而且也体悟到写生中创造性的重要。他的色彩写生中的创造性,除了体现在对写生对象的空间结构关系,形态和色彩变化的主动把握上,还反映在他将印象主义的色彩方法和民族绘画的装饰性色彩表现有机的结合。      继承与融合      20世纪的中国不可逆转地进入与西方交融对话的历史情境中。受西方艺术的影口向,中国现代美术滋生出众多的艺术主张与艺术追求,如调和折中论、“拉开距离”、纯粹西化等。从60年代初开始,袁运甫先生的创作就鲜明地反映出中西融合的特点。他认为,徐悲鸿先生;巴中国画改称彩墨画。是有道理的:以西方绘画写生和色彩表现的方法冲击清末以来中国画趋向僵化保守的一面。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他从林风眠先生的水粉画和水墨画中得到启发,从张大千和刘海粟的泼彩画中获得经验,包括对张仃先生60年代赴云南写生的现代风格彩墨画,以及吴冠中先生70年代以后创作的大量形式鲜明、充满生动表现力的彩墨作品都产生了共鸣和兴趣。这些经验和认识的积累,也鼓舞并坚定了袁运甫先生一系列彩墨画创作的新探索。他曾风趣地说。“也许这正是我的‘第三条艺术之路’吧,”   然而,更为深刻地触动袁运甫先生选择彩墨画的原因,是他对中国画自身历史的观照。他认为,中国画传统博大精深,因此对传统的认识不应偏于一隅,而应在一种深刻且广袤的历史观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继承和发展进行全面思考。袁运甫先生曾在谈色彩时说”中国传统绘画,不仅在用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