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和忽必烈关系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金和忽必烈关系初探

真金和忽必烈关系初探   [摘 要] 真金为忽必烈次子,先后执掌元中枢机关,至元十年更被忽必烈立为皇太子,在元朝统治者中的地位显要,是元初政坛纷争中汉法派的主要支持者,本文拟在忽必烈和真金作为父子与君臣四十余年间,这种微妙交织的关系方面作出探索,并就二人的关系对于元初政局趋势和轨迹的影响作出浅析。   [关键词] 真金;汉法派;忽必烈   【中图分类号】 K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199-2   元世祖忽必烈一生皇子众多,见于史家记载的有十二人。其中嫡出四人,为察必皇后所生:长子朵儿只,次子真金,三子忙哥剌,四子那木罕。拉施德《史集》中说:“忽必烈合罕共有十二个尊贵的儿子。正如成吉思汗由其长妻孛儿帖-旭真所生的四曲律最受人尊敬,这十二个儿子中最有威望的是察必哈敦所生的四个儿子。”察必哈敦所生四子中,由于长子朵儿只未婚早逝,其本人史迹子嗣无可考,历来习惯上称真金为忽必烈长子。真金虽然因早逝没有来得及继承忽必烈大位,但其在元统治者中的地位特殊,对于元初政局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甚大,实是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已有黄时鉴先生的《真金与元初政治》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另外有周良霄先生和李治安先生在各自的著作里都做过专门讨论。   一、少年真金与忽必烈   真金生于漠北,“母昭睿顺圣皇后,弘吉烈氏。”关于“真金”名字由来,在《佛祖历代通载》卷35中提到“帝诞生太子,诏海云国师,摩顶立名,奏云‘世间最尊贵,无越于真金’。”(在真金诞生之前,元世祖已诏海云赴漠北,问以佛法大意)故取名真金。真金的少年时代,是在漠北忽必烈府邸中度过的。而此时的蒙古汗国,正处在一个过渡发展时期,其父忽必烈也有意或无意的开始倾心于儒家学术,当时漠北藩府中聚集了一大批精通儒术、四方文学之士,讲经论道,求有为于天下。所谓“亡金诸儒学士及一时豪杰知经术者”,其中著名的有刘秉忠,姚枢,窦默,张德辉,李治等。忽必烈先后安排姚枢窦默充任真金的老师,《元史》卷115《裕宗传》载到:“少从姚枢窦默受《孝经》,及终卷,世祖大悦,设食飨枢等。”真金十岁左右,忽必烈承蒙哥汗命“总领漠南事”,开府金莲川,1252年,忽必烈远征大理,姚枢随行,窦默又不在北方,故由刘秉忠的学生王恂教导真金。此前,忽必烈“俄命皇子真金从默学,赐以玉带钩,谕之曰:‘此金内府故物,汝老人,佩服为宜,且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由上看出,在真金的幼年教育上,忽必烈虽非亲力亲为,但也是十分重视的,即使在军务繁忙之际,也是毫不懈怠。可以说,藩府中这种浓厚的儒化氛围和忽必烈对其尽心的培养,使年幼的真金深深打上了以仁义为本儒家思想的烙印,也为他在日后的施政过程中打下了基础。   1259年,真金随母察必留守开平藩邸。当时忽必烈幼弟阿里不哥在漠北企图自立为汗,先发制人,并命其党羽阿蓝答儿发兵漠北诸部,至开平仅百余里处,形势异常严峻。此时忽必烈奉命南征,正在攻打南宋要地鄂州,毫不知情。察必一面派人质问阿蓝答儿:“发兵大事,太祖皇帝曾孙真金在此,何故不令知之?”一面派人给忽必烈传讯,告知漠北情势。忽必烈与谋臣郝经等商议后,决定班师,并召真金镇燕京,与阿里不哥所委派的燕京断事官脱里赤相抗。此时真金虽年仅16岁,但已经能代表忽必烈独当一面,帮助父亲稳住燕京局势,而其在成吉思汗家族中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也得以体现。   1261年(中统二年)十二月,真金被封燕王,守中书令,次年又兼判枢密院事。此时真金虽不掌实权,但身处冲要,且被封为一等金印兽纽的燕王,在忽必烈诸皇子中独一无二。这一切“在与真金关系密切的汉族儒臣看来,由于封爵和充任中书省、枢密院长官,真金已接近储君地位,但忽必烈未必完全懂得这些寓意”(李治安《忽必烈传》)。接着,忽必烈命另一儒士王恂为赞善,负责燕王府的庶政,要求悉心调护真金的起居出入和饮食衣饰,“又诏恂于太子起居饮食,慎为调护,非所宜接之人,勿令得侍左右”。父子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此时的忽必烈与真金,对汉文化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兴趣,二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忽必烈对真金的悉心培养和委以重任,既是出于父子之间的亲情关怀,也是一个刚起步王朝的政治需要。真金倾心儒学,汉儒们渐趋形成以其为首政治力量,企图对真金施加影响以达到行汉法并改造忽必烈政权的目的,忽必烈也未尝不是想通过提高真金的政治地位来拉拢汉法派在对抗蒙古旧贵族问题上的支持,这其实也是忽必烈早期行汉法的目的之一,至于后来父子两人在行汉法过程中产生分歧,就是忽必烈所始料不及了。   二、真金涉政与忽必烈的转变   尽管此时真金政治地位显赫,可是汉法派们却迫切希望其更进一步,成为他们的政治代言人,为行汉法减少阻力。汉儒中有郝经、姚枢、陈佑等先后上书忽必烈“定储贰以乱塞阶”、“建储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