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瓦约经堂壁画调查和初步研究
瓦约经堂壁画调查和初步研究
摘要:古民居经堂壁画是有别于藏传佛教寺院壁画的一种壁画形式。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结果,对瓦约古民居经堂壁画的年代、题材、绘画风格技法以及相关佛教史内容等进行初步研究。瓦约古民居经堂壁画以宗喀巴大师形象为主要题材,对研究清代壁画和相关佛教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经堂壁画;壁画题材;年代;佛教史
中图分类号:J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142(2012)05-0039-06
藏族民居经堂壁画不仅是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情感寄托的升华,更是藏传佛教史的特殊载体。经堂壁画对于研究藏族美术史、文化史、佛教史等具有重要意义。民居经堂壁画不同于寺院壁画,它更放松、更自由地表达了民间对美、对佛菩萨的崇敬,寺院壁画则更为程式化。研究并保护藏族民居经堂壁画,有益于藏文化传承和发展,对了解及研究藏族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一、瓦约经堂概况
瓦约经堂位于四川省康定县沙德乡瓦约村西南,南距瓦约村通村路直线距离约200米。经堂建筑为简易木石结构,采用累叠式构造方法建造,墙面为收分墙。该建筑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转经房,上层为佛堂。下层门厅东侧为楼梯,西墙和北墙皆有壁画,但漫漶不清,门内四面墙壁上的壁画保存较完整,东墙为三主尊,北墙由东向西主尊依次为绿度母、上师、千手观音及两佛,西墙由北向南依次为千佛、文殊菩萨,南墙门两侧各一金刚。上层门厅顶部烟熏严重,西墙壁画为坛城,北墙为四大金刚,东墙为四山神,只分辨出多吉加布,其余漫漶不清。门正对面有一佛龛,其余三面皆壁画,东墙为五上师,西墙由北向南依次为上师、佛及上师,南墙四上师,门楣正上方为十三面观音,房顶天花板有彩绘坛城六幅,经堂房门均为木刻彩绘,保存较为完整(参见图1、图2)。
上层佛堂壁画除部分脱落掉色较为严重,个别细节部分看不清楚外,整体保存较好,题材较为少见,在一幅壁画中出现九尊形貌各异的宗喀巴大师形象,另一面墙上有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尊的大型壁画。
二、壁画题材内容
瓦约经堂的壁画题材较为少见。同一主尊从五种不同形貌出现在同一幅壁画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整幅壁画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以传说和古代大师为主;中部为一些菩萨、金刚和佛对宗喀巴化显灌顶,或证明其成就;下部为宗喀巴宣法或求法的场景,以山水、宫殿和庙宇为背景。以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生平事迹为主题,世俗生活与宗教题材贴合紧密。壁画汉藏风格交融明显,是很成熟的勉唐画派的民间艺术珍品。壁画用色清新、素雅,着色虽不浓重,但是白色的山川世俗世界、蓝色的天空和衣着鲜亮的宗喀巴大师对比鲜明,突出了其重点(参见图3)。
壁画以宗喀巴大师、释迦牟尼佛为主尊,共有九尊,形貌各不相同。从北向南依次介绍如下。
第一尊宗喀巴,头戴黄色班智达帽,面如满月,形容姣好,身着三法衣,双手结转法轮印于胸前,各拈莲茎,衍生莲花开于耳畔,上托智慧焰剑、般若宝函,双足跏趺,安坐于法座之上。法座为金刚狮子座。大师背后背光、头光均为典型的两层圆光。此为宗喀巴大师成道像(参见图4)。
第二尊宗喀巴,头戴黄色班智达帽,面如满月,形容姣好,身着三法衣,右手结触地印于膝前,拈莲茎生莲花开于耳畔,上托智慧焰剑;左手结法界定印于脐前,上捧钵器,拈莲茎,生莲花,开于耳畔,上托般若宝函。双足跏趺,安坐于法座之上。法座为金刚狮子座。大师背后背光、头光均为典型的两层圆光。此尊推测为宗喀巴大师仍未有驻锡地的相状(参见图5)。
第三尊宗喀巴,头戴黄色班智达帽,面如满月,形容姣好,身着三法衣,右手结触地印于膝前,拈莲茎生莲花开于耳畔,上托智慧焰剑;左手结法界定印于脐前,拈莲茎生莲花开于耳畔,上托般若宝函。双足跏趺,安坐于金刚狮子法座之上。背光、头光均为典型的两层圆光。此尊推测为大师仍在修行中的相状(参见图6)。
第四尊宗喀巴,头戴黄色班智达帽,面如满月,形容姣好,身着三法衣,双手结转法轮印于胸前,各拈莲茎,衍生莲花开于耳畔,上托智慧焰剑、般若宝函,双足跏趺,安坐于法座之上。法座为金刚狮子座,座上围绕有大象,雪山狮子,骑马乐伎,羯摩鱼,顶上为口衔龙蛇的大鹏金刚鸟,后托有格桑花。大师背后背光、头光均为典型的两层圆光。大师下首为班禅额尔德尼及达赖喇嘛,二贤者作听经状(参见图7)。
第五尊宗喀巴头戴黄色班智达帽,面如满月,形容姣好,身着三法衣,右手结说法印于胸前,左手结法界定印于脐前,上捧钵器,各拈莲茎生莲花开于耳畔,上盛智慧焰剑及般若宝函,双足跏趺安坐于法座之上。此尊为大师云游讲法,钵器象征乞讨化缘,说法印代表讲经说法(参见图8)。
第六尊宗喀巴头戴黄色班智达帽,面如满月,形容姣好,身着三法衣,右手结与愿印于膝前,左手结法界定印,上捧钵器,各拈莲茎生莲花开于耳畔,双足跏趺安坐于法座之上(参见图9)。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