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和种养殖技术研究.docVIP

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和种养殖技术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和种养殖技术研究

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和种养殖技术研究   摘 要:传统的水稻种植环境伴随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使用而不断恶化,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以浙江为代表的稻田养鳖模式,通过中华鳖与水稻的有机结合,使中华鳖捕食田间虫害、清除杂草、疏通泥土;同时中华鳖养殖的残饵粪便又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40%~50%,改良了种养殖田间生态环境,减轻了面源污染,提升了水稻和鳖产品品质,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目前稻田养鳖的种养模式在安徽刚刚起步,为了广大农民能够准确掌握稻田养鳖知识,方法和技术,该文就相关重要环节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稻田;养鳖;生态系统;种养殖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20-94-02   1 种养结合生态系统的构建   稻田养鳖是一个种养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包括田埂、道路、进排水系统、植稻区、鳖沟,沙滩、食台、防逃设施、水净化系统、机械作业通道,防逃系统设置在稻田的四周,排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及排水管,在排水管末端设置水净化处理区,如图1。   2 稻田养鳖生态系统运行方法和步骤   2.1 稻田选择 稻田应选择在阳光充足、保水性好,水流通畅、排灌方便,便于看护、交通便利、空气、水源和土壤无污染、电力充沛的地段,符合GB11607-1989 渔业水质标准,溶氧高于5mg/L,pH7.5~8.5。   2.2 稻田改造 稻田按“田”、“日”或“口”字形开挖鳖沟,或用田边的条沟代替,鳖沟是投喂饲料和鳖冬眠的场所,一般鳖沟上宽1~2m,底宽、深0.8~1.2m,长度根据稻田面积确定,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10%以下;鳖沟挖好后,每667m2稻田设置2~4个食台,规格2.0m×1.0m,食台与水平面保持在30°角,食台一边深入水下20cm,以利于幼鳖能够摄食饲料或活动;在田中央建沙滩,以供亲鳖产卵繁殖和晒背所用,一般为南北向,长3~5m,顶宽1m左右,高出正常水位0.8m;稻田块与周围道路间设有机耕安全通道,用于连接稻田块和道路,稻田的进水口建在田埂上,排水口建在鳖沟的最低处,进水口和排水口成斜对向设置。   2.3 水稻品种选择 选择本地耐肥力强、可深灌、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虫害、产量高的紧穗型水稻品种,也可引进优质的水稻品种在本地培育并驯化。   2.4 育秧 育秧场所选择在非稻鳖共作区进行,一般4月5~15日开始育秧,步骤为:选择优良育秧地→制作育秧床→配置育秧土→晒种→脱芒→筛选→选种→浸种消毒→催芽→播种→覆土→苗床追肥→起秧。   2.5 稻田平整及插秧 平整前,先排干田间水分并晒田,迫使鳖离开稻田,再机械进入稻田先将稻田翻耕一次,每667m2施放发酵有机肥基肥300~500kg或商品有机肥500~750kg,也可施尿素3kg/667m2、硫酸铵6kg/667m2,栽植后,不施追肥。然后立即进水、旋田、平田,稻田平整后,立即插秧,宽行间距35~40cm、窄行间距18~20cm,株距16~18cm;插秧前如田中有鳖,降低鳖池中的水位至50cm,尽量避免鳖回到田间,用围网把鳖暂围在鳖沟内。   2.6 鳖的投放 稻鳖共作第一年,当水稻栽插完7~10d后,稚鳖300~500只/667m2的数量进行投放,大规格幼鳖按100~200/667m2只投放,雌雄比例为5∶1为宜,同时,以500~800尾/667m2的密度放养不同品种的鱼种、虾、螺类等,为鳖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放养少量鲢鳙鱼,用于净化水质。   2.7 鳖的饲养 饲养鳖以配合饲料和稻田中的生物饵料为主,辅助投喂新鲜小鱼虾、打碎的鲜螺蛳、鲜鱼肉,新鲜的动物胰、肝。4~6月份向稻田中投放鲜活螺蛳、抱卵青虾或虾苗等,每667m2投放100~150kg。正常喂养时按鳖体重的4.5%~6%投喂新鲜饲料或配合饲料见表1,配合饲料添加少量植物油,用机械加工成粒径10~15mm的软颗粒饲料;水温25℃以上时,每日投饲2次,分别于上午9:00~10:00时和下午5:00~6:00各投饲1次,上午投喂日食量的35%,下午投喂65%;水温降至25℃以下时,每天投饲1次;饲养至商品鳖销售,生长时间约3a;冬季水稻收割之后,鳖沟中注满水,便于鳖冬眠;饲养过程中稚鳖多投喂水生昆虫、蝌蚪、小鱼及水蚯蚓,幼鳖主要投喂螺类、小鱼、动物尸体及其内脏、或大豆、玉米植物性饲料,如果鲜活饵料充足,可减少或停止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2.8 鳖沟、稻田水分管理 插秧前短暂降低鳖沟水位,让鳖自然爬入鳖沟,用围网将鳖圈养在鳖沟内,秧插完后7~10d,当秧苗返青后,摘除围网,让鳖自然进入稻田活动和觅食。稻田从水稻移栽至返青分蘖期,采用深水灌溉,水层高为3~5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