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珍稀树种流苏研究进展和保护利用策略
珍稀树种流苏研究进展和保护利用策略
摘要:从系统分类、资源特征、繁育技术、休眠特性、抗逆性、药用价值等方面综述国内外流苏的研究现状,分析其资源利用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资源保护与多用途开发等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流苏;珍稀树种;研究进展;资源保护;利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S718.4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6-0020-05
基金项目:河南省属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2014JB01-004)。
作者简介:樊莉丽(1983―),女,河南郑州人,博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和森林培育研究。E-mail:fanli-njfu@163.com。
通信作者:樊巍,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研究。E-mail:fanw2004@163.com。
[ZK)]
流苏(Chionanthus retusus Lindl et Paxt)为木樨科(Oleaceae)流苏树属(Chionanthus)植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古老而珍稀,具有观赏、药用、材用、食用等功能。流苏成年植株树体高大优美,花色、花香清雅宜人,是著名的珍稀园林观赏植物;树皮、根和叶均可入药,是公认的药用经济作物[1];其材质坚重,可制器具、供细木工用;嫩叶和花可代茶饮,果实可榨工业用油。近年来,流苏自然种群面积和分布区域逐年缩小,野生种质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而趋于濒危。据报道,日本和韩国现有的流苏资源非常有限,分别被列为濒危植物[2-3]和稀有植物[4-6]。流苏在全球是间断分布的珍稀树种,原产国有必要在做好野生种质资源保护的同时,对其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使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进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在总结国内外流苏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科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及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1国内外研究概况
1.1系统分类
国内外对流苏树属的划分有2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流苏树属全球大约有1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仅有3个种向北延伸到温带,这3个温带种分别是产自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亚洲种C. retusus和产自北美的C. virginicus、C. pygmaeus[7];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流苏树属仅包括温带的C. retusus、C. virginicus、C. pygmaeus这3种落叶树种,位于热带、亚热带的常绿种应被归为另一个单独的属即李榄属(Linociera)[8]。《中国植物志》则记载流苏树属(Chionanthus)只有2个种,分别为C. retusus、C. virginicus,而[LM]李榄属约80个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李润植等对包括流苏在内的54种木樨亚科植物的花粉形态以及高武军等对包括流苏在内的木樨榄族(Oleeae)5属14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流苏树属有别于李榄属[9-10]。流苏树属应视为单一类群。
1.2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1.2.1形态特征流苏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大树高达 20 m。幼年期,树皮为灰白的浅黄色,纸样条状剥落;成年期,树皮纵裂,可见明显的沟和脊[11]。小枝灰褐色或黑灰色,圆柱形,开展,无毛,幼枝淡黄色或褐色,疏被或密被短柔毛。叶片革质或薄革质,长圆形、椭圆形、圆形、卵形、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圆钝,有时凹入或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楔形或浅心形,全缘或有小锯齿;叶缘稍反卷,具睫毛,幼时上表面沿脉被长柔毛,下表面密被或疏被长柔毛,老时上表面沿脉被柔毛,下表面沿脉密被长柔毛、疏被柔毛;叶片其余部分疏被长柔毛或近无毛,中脉在上表面凹入,下表面凸起,侧脉 3~5对,两面微凸起或上表面微凹入,细脉在两面常明显微凸起;叶柄密被黄色卷曲柔毛。聚伞状圆锥花序,枝端顶生,近无毛;苞片线形,疏被或密被柔毛;花单性或两性,雌雄异株;花梗纤细,无毛;花萼4个深裂,裂片尖三角形或披针形;花冠白色,4个深裂,裂片线状倒披针形;雄蕊藏于管内或稍伸出,花药长卵形,药隔突出;子房卵形,柱头球形,稍2裂。果椭圆形,被白粉,呈蓝黑色或黑色。花期一般在每年3―6月,果期在6―11月。
1.2.2地理分布流苏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河南以南、云南、四川、广东、福建、台湾等省份均有分布。流苏在台湾各地区作为园林景观广泛栽植,北部桃园角板山、林口台地及南??溪一带野生资源分布相对最多[12]。韩国全罗北道的全州、大丘以及全罗南道西海岸的一些岛屿上有流苏的自然居群,首尔和仁川则是流苏的栽种集中地[13]。流苏在日本仅分布于马岛最北端和本州中部这2个限制区域[3]。作为引进树种,流苏在美国分布跨度很大,无论是在温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