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的研究思路的探讨
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进展及的研究思路的探讨
摘要: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是中药炮制学和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目前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主要采用化学和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中药炮制后增效、减毒、缓性或生熟异治的原理,从而使中药饮片的炮制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生物转化、肠吸收转运、药代动力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新方法开始逐步应用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炮制机制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从吸收代谢角度深入研究中药炮制机制、加强炮制辅料的作用机制研究、注重多学科结合与数据统计分析。同时结合课题组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基于化学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的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新思路,为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中药炮制机制; 研究进展; 新思路; 吸收代谢; 辅料
[收稿日期] 2013-08-2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73944
[通信作者] 贾晓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Tel:(025E-mail:jxiaobin2012@126.com
[作者简介] 孙娥,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炮制与新剂型研究,E-mail:sune0825@163.com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特的一门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古人云:“制药如练兵,率未练之兵不能克敌制胜,用未制之药难得药到病除”,由此可知炮制对中药的重要性可见一斑[1]。炮制可以提高中药疗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变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临床疗效。中药炮制机制的研究就是探讨中药炮制增效、减毒、缓性或产生新药效的原理,这是炮制研究的核心[2]。开展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揭示其炮制内涵变化实质,是确定中药饮片最佳炮制工艺,制定饮片质量标准,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丰富中药炮制理论,促进中药炮制学科发展的关键。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一直是中药炮制研究的瓶颈,也是中药炮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制约着中药炮制研究的深入发展。目前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主要运用化学以及药理学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的影响研究,能够较为明确的阐明部分中药饮片的炮制机制,使中药炮制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3]。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新思路和新方法在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中开始得到探索与应用,如生物转化、肠吸收转运、体内吸收和分布以及代谢组学等。通过多种新方法、新技术的综合运用,进而全面系统的阐释中药炮制的机制。
1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
1.1 化学与药理学
中药炮制前后药效物质的改变是引起炮制品药性和功效改变的根本所在。因此,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在化学成分不明确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炮制原理。经过多年的努力,采用化学、药理和化学-药理相结合的方法,在许多中药饮片的炮制机制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而验证和丰富了中药炮制理论。
1.1.1 增效 近年来研究较为深入的如焦栀子[4]、盐炙益智仁[5]、盐炙黄柏[6-7]、麸炒山药[8-10]、酒蒸山茱萸[11]、蜜炙白花前胡[12]、蜜炙甘草[13]、地黄炭[14]、大蓟炭[15]、煅炉甘石[16]等。陈红[4]从炒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对焦栀子的炮制原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栀子在炒焦过程中,藏红花酸糖苷-1、藏红花酸糖苷-2和藏红花酸糖苷-3随着加热程度的不同会失去不同数量的葡萄糖,最终转化为苷元藏红花酸,而藏红花酸的凝血作用强于藏红花酸糖苷-1;同时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藏红花酸糖苷-1在体内可转化为藏红花酸,口服藏红花酸的吸收作用效果比直接口服藏红花酸糖苷-1强,从而阐明了栀子炒焦后凉血止血作用增强的炮制原理。帅小翠[5]主要采用药理学手段探讨益智仁盐炙的原理。以益智仁盐炙后“温肾缩尿”功效增强为切入点,建立了符合药物特点的腺嘌呤肾阳虚多尿小鼠模型,以缩泉丸为载体研究益智仁盐炙前后对模型小鼠尿量、肾功能的影响,从方剂的角度阐明了益智仁“盐炙入肾、温肾缩尿”作用增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1.1.2 减毒 例如矾制半夏[17]、姜制半夏[18]、甘草制附子[19]、蜜炙远志[20]、羌药铁棒锤不同炮制品[21]、制川乌[22]、制草乌[23]、醋炙甘遂[24-25]、盐制青木香[26]、醋制瑞香狼毒[27]等。吴皓等[17-18]多年致力于半夏的炮制解毒机制,研究表明半夏刺激性毒性成分为其所含的具有特殊晶型的“毒针晶”,半夏毒针晶主要是由草酸钙、蛋白组成的复合物,半夏的刺激性毒性作用是由毒针晶的机械损伤加上凝集素蛋白的化学损伤双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