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丧葬习俗孝文化的研究
丧葬习俗孝文化的研究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以使家庭和睦、使社会和谐。在中国,“孝”不仅仅体现在对老人生前的奉养、关爱、尊重,也体现在对老人逝世后的丧葬仪式中。本文笔者将以自身所在家乡湖北通城县为例,谈孝文化在湖北通城丧葬习俗中的体现。
关键词:通城;丧葬习俗;孝文化
引言:古人讲究“入土为安”,讲究“披麻戴孝”,丧葬习俗和孝文化都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开始就有机结合在一起。古人认为“送终”是极其重要的孝的体现。《中庸?朱注第十九章》记载:“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古人在丧葬中体现的“孝”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认为事死如事生,认为老人死是通往了另一个生的地方;一个是认为事亡如事存,亡人并没有死去,还有感知和需求。
通城丧葬习俗的具体流程:
一、前期准备
(一)在逝者生前准备寿材、?垡隆⒌旒赖暮诎渍掌?。
(二)在逝者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逝者的亲属准备葬礼需要的白布、毛巾、吃食,香烛、鞭炮。
二、丧葬开始
(一)咽气。老人最后咽气讲究“落气”,只有落了气才算真正过世。而老人如果生前有心愿未了,一般是没有见到子女后代最后一面,就会“落不了气”。所以在老人咽气的最后时刻,都是要求孝子孝女孝孙陪伴的,这是送终。
(二)报丧、抹尸入殓。报丧一般由孝子通知死者各个亲人朋友街坊领居。抹尸入殓是指死者的女性后代趁死者尚未僵硬给遗体进行清洗,休整遗容,换寿衣,脸上盖上手帕毛巾。
(三)停床、设灵堂。死者的遗体休整完之后就会从床上放到拆卸下来的门板上,移到堂屋正中央,供后人吊唁瞻仰。现在葬礼中用门板的比较少了,冬天就直接放在棺材里头,不合盖,夏天就放在透明冰棺里头。灵堂一般设在孝子家的堂屋里头或者正屋中央,以示庄重。
(四)亲朋邻里吊唁,孝子孝女披麻戴孝哭丧。孝子披麻戴孝头上带草绳,五服之内身披白布。在丧礼期间,孝子孝女都是跪在灵堂上,吊唁的人一批一批的来,孝子孝女带着吊唁的人一起鞠躬跪拜。
三、葬礼高潮
(一)起水。孝子手捧逝者灵位从灵堂走到死者生前的活动范围,一般是娘家舅家,找一口老井,搭台做法,取水,带回灵堂。
(二)唱夜歌。丧礼是三天三夜,第一第二夜会有和尚道士一起唱夜歌,唱着往生经文,唱着“目连救母”等关于“孝”的内容。
(三)接亡。接亡是整个葬礼高潮中的高潮。一般在最后一夜进行“接亡”仪式。丧礼“守夜”都是挑大而平的场地,一般是晒谷场(通城稻谷是主要作物,到处都是晒谷场,场地情况很理想)。“接亡”时,用四张高桌子摆在正四角,正中间放一张桌子。每张桌子上摆放一把高脚木椅。一张大布(没有布就用油布代替)穿过凳脚绑在四张桌子的桌脚上。道士拿着“法器”围着四张外角的桌子念词绕。道士做道场唱“目莲寻母”“赴地狱”帮助孝子家人寻找亡灵。然后把死者的衣服扎成一个把,用火点燃挥舞。道士领着孝子及家人围着桌子走,边走边唱。然后孝子家人跪地,道士陈述地狱情形,同时讨要“进地狱”的路费,鞋子的磨损费。家人付钱之后,道士把大白布取下,将灵牌放在布上,两个孝子牵着白布两边,同时一手拿一只蜡烛,往灵堂走,绕着棺木走一圈。
四、葬礼结束
(一)上山。上山就是封棺入土。丧夫由村里的男丁轮流承担,一般是四个或者八个男丁抬棺上山,一般的坟墓早就已经挖好,只等入棺。长子埋第一掊土,招魂幡插在坟头。
(二)烧灵屋。灵屋是由竹子扎然后糊彩纸的。灵屋加上种种纸做的生活用品,如电视机脸盆毛巾等用品加上草纸钱逝者的生前的衣服物品一起点火烧了。
(三)烧包袱。这个包袱是由孝子孝女用白纸包用钱印子打过的草纸钱,正面中间写“故先考××收”,右下方写“孝子/女/孙/孙媳/外孙……”,左下方写“公元××年××月××日化”。包袱在头七、三七、五七、七七,以及七月七时都会焚烧。
这些丧葬习俗有丰富的含义,同时也承担了相当大的社会功能,寄托了生者对死者的留念和祝愿。
第一,表达对逝者深切的怀念。接亡、唱夜歌,都是召唤逝者回来。起水走逝者走过的道路,既是为了找回逝者魂魄,也是“旧地重游”,缅怀逝者。招魂是为了找回逝者的魂魄让其投胎,也是为了再见逝者。头七、三七、五七的祭祀是对逝者的依依不舍,表达了真挚的怀念。
第二,表达对逝者美好的愿望。人们认为人的肉体和精神是相互独立的,人死如灯灭,但是精神还会存在,形成魂魄。引路投胎、烧纸钱、烧灵屋、摆饭,是为了让逝者的魂魄早日投胎,吃饱穿暖过得舒适。想象逝者在阴间也能像阳间一样享受生活。同时,在葬礼时对逝者的尊重和祈祷,也是为了让逝者保佑生者的平安顺遂。
第三,表达对亲人逝世的悲痛。对逝者逝世的悲痛既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孝的体现。无处不悲痛,无人不悲痛。哭丧一直贯穿整个葬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