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调节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docVIP

中医药调节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调节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调节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摘要: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也是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肠道菌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肠道菌群的失调引起的各种因素的发生改变可能促进或加重肝硬化,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出现。中医药能够有效的改善肝硬化肠道菌群的失调,目前对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肝硬化的文献较少,缺乏系统性的总结,笔者就目前研究现状做单味中药、中药复方治疗肝硬化微生态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硬化;肠道微生态;中医药   中图分类号:R256.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9-0076-03   【Abstract】Cirrhosis is a common chronic progressive disease, and also the end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Intestinal flora is the hot spots of current study. The changes of various factors caused by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may promote or aggravate cirrhosis, thus causing intestinal endotoxemia, leading to spontaneous peritonitis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and other concurrent dise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testinal flora imbalance of cirrhosis, but the current literature of intestinal microecological treatment of cirrhosis is less and lack of systematic summary. The author makes a summary of the current intestinal microecological treatment of cirrhosis by studying single herb and compou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cirrhosis, intestinal microec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在人?w肠道中存在着被称为“肠道微生态系统”的一个巨大微生物群。在人体处于异常状态时,肠道菌群会出现变化,即“肠道微生态失调或菌群失调”,它是由微生物本身、宿主及宿主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1]。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我国现有慢性 HBV感染者仍多达9300 万人,其中约2000-3000万为仍需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100万已发展为肝硬化,30万已进展成原发性肝细胞癌[2-4]。肠道和肝脏有共同的胚胎起源即前肠,在解剖学与生物学功能上,两个器官通过门静脉相互关联,门静脉中有来自肠道的一系列细菌产物食物抗原及环境毒素等。基于此,1998年Marshall提出“肠-肝轴”概念,即肠道遭受打击后,一方面肠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细菌和内毒素大量进入门静脉系统;另一方面,肝脏内的巨噬细胞(枯否细胞)等被这些内毒素激活,释放一系列炎性因子,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造成肝、肠道黏膜及远隔器官损伤。   此外,肠道细菌过度生长(SIBO)、肠道通透性增加、管腔因素促使肠道屏障功能发生改变等因素均可能促进或加重肝硬化,引起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导致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出现[5-6]。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肝病的发生发展与人体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失调是其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7]。宏基组研究揭示了随着肝病严重程度的变化会出现齿双歧杆菌等数量增加,发酵乳杆菌等数量减少以及毒力基因的多样性指数上升等规律[8-9],Baure等[10]报道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与肠道微生态失衡及肠道革兰阴性兼性厌氧菌过度生长有密切的关系。Sztrymf等[11]研究发现,伴有较高肠道细菌易位率的肝硬化大鼠,其肝肺综合征发生率也高。肝硬化患者的肠-肝屏障受损后,肠道内菌群失调时,可加剧肝功能障碍、门脉高压症、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从而影响肝硬化预后[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