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牌匾文化的探讨
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牌匾文化的探讨
[摘 要]“两当兵变”拉开了甘肃革命斗争的帷幕,为陇南乃至甘肃地下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兵变旧址张家大院建于嘉庆四年(1799),距今已有214年的历史。该院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其中牌匾文化即为一例。“读书更佳”牌匾体现了张家重视子孙读书,崇文尚学;“孝悌”“忠信”浓缩了儒家的伦理道德,系为人子女的本份,是做人、治学的根本;大院主人用“庆宁堂”给屋命名,立意高远,寓意美好;“永世同居”寄予张家世代永住一起,繁衍生息的愿望。
[关键词]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牌匾文化
1932年4月2日零时,在甘肃两当县城发生了党组织领导和发动的国民党军队300多人起义的两当兵变,习仲勋等起义领导人在兵变旧址张家大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战斗。4月2日中午起义队伍到达两当的太阳寺,在此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两当兵变”如同惊天霹雳,唤醒了白色恐怖下的甘肃人民,鼓舞了革命斗志,拉开了甘肃革命斗争的帷幕,为陇南乃至甘肃地下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于1980年1月被两当县革命委员会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又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别于2004年、2006年被确立为市、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中宣部公布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大院建于嘉庆四年(1799),距今已有214年的历史,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其中牌匾文化即为一例。先作一简要探讨,以为引玉之砖。
一、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的“读书更佳”牌匾体现了崇文尚学观念
“读书更佳”是张家大院一进院正厅门上牌匾的内容,书写时间是“道光四年岁次甲申”。道光皇帝是农历辛巳年(1821)年即位。“道光四年”就是公元1824年。“岁次”是年次、年份。道光二年是壬午,道光三年是癸未,道光四年是甲申。“甲申”即天干地支纪年六十年一个甲子的甲申年,是申猴年。“岁次甲申”即这一年是农历甲申年。从张家大院正厅门上“读书更佳”牌匾“古月主人”撰刻的时间“道光四年岁次甲申”来看,距今已189年。从中不难看出作为那个时期两当四大家族之首的张家是非常重视子孙读书学习的,充分地体现了张家人崇儒重文的思想理念,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内涵。
“读书更佳”一语出自“为善最乐,读书更佳”,是朱子斋联。上联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日者问东平王,处家何等最乐?王言为善最乐。”意谓做好事最快乐。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古话说:“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们发现,经常为善的人,心绪安宁,心胸坦荡,在受到人们尊敬与爱戴的同时,自己的身心得到慰藉,精神感到愉悦。古今中外的养生家无不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说:“欲寿,唯其乐;欲乐,莫过于善。”下联同样认为读书也是美好的事情。因为“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2]
“为善最乐,读书更佳”,概括起来就是说:做好事是最快乐的事,而读书更加快乐。
李敖说:“富人因书而贵,穷人因书而富。”这可谓智者之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论富人穷人,书读多了,就会拥有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将受益终生,愿我们成为知识的富人,精神的贵族!“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封建社会,人们既要“安贫”,又要“乐道”,所以,男人读书增长学问,求取功名,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典型特征。[3]
张家后人张志雄回忆说:嘉庆四年(1799)时,他的曾祖父兄弟两人从陕西户县搬迁到两当县南街居住,距今已有214年的历史。来两当后,做药材、毛皮生意、贩党参、食盐、茶叶,开店铺,办炼铁厂,不断谋求家族的振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成为当时两当四大家族之首,高门大户,地位显赫,而且非常重视子孙读书,崇文尚学,这从“读书更佳”的牌匾可以得到印证。后来,捐三百两银子给祖父取得监生?身份。还有人担任过民团团长一职。张志雄的父亲张铨曾担任国民党县政府财政科科长。门口的旗杆石底座就是张家当年显赫地位、标榜身份、光宗耀祖的象征。
二、两当兵变旧址张家大院的“孝悌”“忠信”牌匾浓缩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张家大院正厅室内右侧隔墙上有两块牌匾:分别是“孝弟”(2)和“忠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这四句话是孔子讲的。前两句是古时候的成语,孔子在跟弟子们说话的时候,就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两句成语引用出来。下面两句是孔子的话:“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悌”,孝,指还报父母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了和朋友之间的友爱。朱熹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孔子非常重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