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普勒效应与以太-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PAGE
PAGE 1
多普勒效应与以太
(揭秘“狭义相对论”系列之一)
彭家驱
厦门大学电子工程系,厦门(361005)
E-mail: HYPERLINK mailto:pjq@ pjq@
摘要:光波的传播和声波一样存在多普勒效应。光源、介质(“以太”)、观察者是构成多普勒效应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对运动是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基本条件,四者缺一不可;如果缺少了介质(“以太”),多普勒效应就不存在,也无法从理论上解释多普勒效应产生的原因。光波传播的多普勒效应说明:光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光源;以太;介质;观察者;相对运动;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波动模型:光速不变:
引言
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以太”)?自从狭义相对论发表以来,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的理论主宰了物理学主流100多年的历史。笔者在《波源、介质、观察者相对运动时,波源的测定》[1]一文中,以波动模型重新解释了恒星光行差实验,其观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相符合,从而为论证光的传播需要介质走出了最关键性的一步;在《重寻“以太”》[2]一文中以新的拖曳理论重新解释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斐索实验,用波动模型解释了双星实验:并补充了多普勒效应等大量的物理理论和实验为依据,同时进一步论证了在宏观物理领域经典波动理论是正确的;光的粒子模型主要适用微观物理领域。二文中,以大量可靠的论据全方位地论证了光的传播需要介质。自1995年以来笔者提出的新理论经历16年,至今无人直接挑战或质疑。2004年上传至中国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预印本服务系统以来,二文经过不断的增修,论据不断地得到充实,并由学术研究性的论文转变为学术研究性又兼容科普性的论文。最近几年也在致力于理论科普推广工作;2011年6月,在厦门大学举办了“相对论讲座兼学术研讨会”;2011年12月,厦门大学图书馆邀请笔者做了“华人与相对论研究”(视频)学术讲座[3],详细讲座内容大纲请见 HYPERLINK /post/8122/ /post/8122/;取得良好的反响,并不断地被转载(可以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彭家驱视频”或输入“彭家驱”)。在总结科普推广工作中,发现很多听众没有学过“狭义相对论基础”,也不知道恒星光行差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斐索实验、双星实验;但当笔者采用“多普勒效应”进行论述时,所有的听众都有“一目了然”的感觉,甚至连仅仅只具备中学物理常识的听众也能接受。
“以太”(光的传播介质)问题的研究,本来属于经典物理研究的范畴。十九世纪末,借助声波的波动理论的成熟,光的波动理论得以确立,光的波动模型取代了牛顿光的粒子模型,人们相信以太是存在的,光的传播也需要介质。后来由于在解释恒星光行差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斐索实验遇到了困难,由于一时无法解释恒星光行差等实验的现象,物理学的上空笼罩着“一朵乌云”(注:“以太”问题);恰巧此时爱因斯坦发表了“狭义相对论”,又由于爱因斯坦的介入, “以太”问题的研究被刮入有关“相对论领域争论”的“漩涡”里,简单的问题被复杂化和神秘化。笔者在《波源、介质、观察者相对运动时,波源的测定》[1]《重寻“以太”》[2]二文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二文的论证,采用基础理论物理的基本常识进行论证,论证过程中没有插入任何假设,物理意义明确,并为后来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普及奠定了可靠的基础。最近几年,在以太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科学普及活动中,笔者开始也卷入了复杂繁琐的验证和论证中;这对理论和学术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很重要,但对科学普及活动是很不利的,很多听众的物理基础并不深厚;能不能倒过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反复研究、探索与实践,笔者找到了解决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途径。采用多普勒效应原理进行论证,就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多普勒效应:[4] [5]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最早是在对声波的研究中发现的,人们发现开动的火车经过时,火车的汽笛声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当火车向人们靠近时汽笛声的频率会升高发生尖叫声,当火车向人们远离时汽笛声的频率会下降发生低沉声: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多普勒效应仅仅出现在观察者的位置与声源运动方向(X轴)上,在声源运动的垂直的方向(Y轴)上,则观测不到多普勒效应的现象(或没有明显的多普勒效应)。
波的传播过程中之所以会产生多普勒效应的特殊现象,其根本的原因来源于: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媒介),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是恒定的并且保持不变,其传播速度V与波源的运动无关这一特殊的物理现象所决定的。(注: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光速不变原理”,就是依据波的传播过程中这一特殊的物理现象而建立的。)
2.1.当波源、观测者和介质三者相对静止时()的波动模型,
如图1,此时不会出现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由于声波在介质在中的传播速度V保持不变,因此声波的频率f也保持不变,
,
为
文档评论(0)